迷失的五月 窮在無嘢炒

港股以急挫三百多點為四月作結,踏進「五窮月」,跌幅似乎頗嚇人,暫且少安毋躁,因為全月計只是回到月初的水平。環顧全球主要市場,在四月摸高探底然後打回原形的豈只港股,A股、黃金、美債亦如此;歐美股市縱使埋單計數仍有得升,幅度有限,同樣不值一哂。經過「白做」的四月,預示着今個五月,窮在無方向,窮在無嘢好炒。

今年以來,曾經炙手可熱的炒作題材,到了四月已山窮水盡。現在再提起新經濟概念,只怕令很多人一殼眼淚。這不是說新經濟已玩完,實際仍然大有前途,繼續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只可惜新經濟的估值早已被徹底透支,暫時難再炒起。那麼市場的發展,會否如一些人所想的,回到舊經濟領域再炒過呢?答案是有可能,但不易熾熱起來。

美國經濟復甦,歐洲又走出危機,理應支持傳統企業的表現,實際卻事與願違,因為復甦力度相當疲弱。回看今年初,市場對債券熊市殺到的講法甚囂塵上,因為美國經濟向好,利率必升,繼而令債價下挫。不過,現實是孳息不升反跌,債市仍然很牛,回報甚至好過股市,原因是通脹似有若無,令債券孳息升唔起,債價自然跌唔落。消失的通脹背後代表甚麼,代表貨品供應充裕而需求不足,經濟好極有限,歐美舊經濟概念又有多少爆升空間呢?

那麼新興市場能否乘虛而入,就如一些分析所預期,迎來資金大舉回流呢?難矣!新興經濟體前景現時正受到兩大不利因素掣肘。中國經濟增長不斷減速,當局又表明不會有大規模刺激措施出台,將不利其他新興國。此外,美國不斷收水,無異於懸在新興市場頭上的一把刀,投資者始終擔心當熱錢離去,經常帳出現赤字的新興國會爆發危機,就算要買亦只會小注怡情,還要有隨時抽身的準備,難望會像以往般狂熱。

聯儲局逐步減少買債,投資者已有心理準備,不會奢求美國忽然減慢收水,現在只寄望其他央行有可能加碼放水補位,屆時可炒一轉,令資產價格再度水漲船高。日本原本是最有希望加碼的,以抵銷四月起增加消費稅的影響,央行卻表明暫時毋須出手,只維持一貫的購買資產步伐。至於歐央行就更加不能寄望,雖然口口聲聲說打算推出量寛措施防通縮,但市場普遍認定今次又是「講多過做」。換言之,炒央行放水的願望仍無着落。

如果沒有新的炒作題材,而舊有題材又無甚好炒,在今個「五窮月」,看來將難有方向,最終變成悶局一場,甚至持續至「六絕月」。當然,市況愈悶蛋、走勢愈窄幅,一旦有大事發生,爆發力更高,屆時是爆上抑或爆落,便要就事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