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國際比較計劃(ICP)報告,涉及一百九十九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由於世界各國以各自的貨幣單位統計生產總值,因此要直接比較不同的數據,必須先將數據換算為同一種貨幣單位,才能客觀比較。
世銀所採取的方法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好處是撇除不同時期匯率的波動。
PPP的理念,是將不同貨幣換算為「國際元」,以貨幣在本國內的購買力作為基準,ICP每六年搜集不同國家的價格與支出數據,數據涵蓋GDP內貨品與服務,技術上稱為消費品及消費類服務、政府服務和資本貨品,實際操作是以一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為參考基數,將這一美元的購買力放在不同國家得出的結果,因此很多情況下,PPP會直接使用美元計價。
PPP撇除匯率的影響,特別是非主流貨幣兌美元的匯率,在不同時期或有顯著變動,影響數據比較的準確程度。
至於PPP不足之處,是即使計入購買力平價,數據只能反映某一國家的整體貨品及服務產出,對生活質素如貨品的質量、服務的水準、環境污染等沒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