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支付五方混戰

本港銀行及支付公司今年乘着手機科技新浪潮,預計手機錢包、Paypal型格「指紋支付」、八達通「嘟一嘟轉帳」服務及手機「無卡提款」等五大手機理財服務紛紛登場,一場市場規模逾200多億的手機支付大混戰即將開打,但金管局為監管非銀行支付服務的立法程序卻較預期慢,業界擔心現時恍如陷入監管真空期,對市民缺乏保障。

早前內地支付寶計劃將旗下網購業務擴展至港台,金管局已表示有留意到非銀行機構的儲值支付產品日漸受在市場流行,正準備修例加強監管。

金管局去年七月曾就監管網上支付發布諮詢文件,原擬去年八月底諮詢期完結後提交立法會,但至今年四月七日向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提交監管文件初稿,只說目標是在今年度提交相關的修訂條例草案,至於何時仍未有確實時間表。

業界促監管非銀行支付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認為,由於相關產品在港日漸流行,完成有關立法程序當然愈快愈好,否則難免出現監管上的真空期,就他所知,金管局立法監管對象主要是發行儲值產品的機構,金管局更表示會主動向這類離岸機構了解,監管方式與離岸基金相若,但他認為,第三方支付很多時亦扮演託管資金的中介角色,故此有需要納入監管範圍,今年立法會審理草案時間表非常緊迫,若本月底有關修訂條例草案尚未能排期,今年能否完成立法程序已屬未知之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則表示,銀行支付一直受監管,若有非銀行機構進入支付市場,理應將其盡快納入監管,他指出,很多時在港經營支付業務的非銀行機構都是以離岸方式運作,部分可能具有一定財力,最怕是缺乏財力、甚至以有限公司經營,本港消費者使用上述服務,一旦該些公司遇上財困,隨時有血本無歸之慮。

根據金管局引用業界數據,單單是網購方面,本港今明兩年市場規模分別達225億及271億港元,隨着手機支付技術日新月異,業界預計手機支付市場「錢」景更大,但風險管控更形迫切。

專家籲密碼勿存手機內

城大電腦科學系副教授王石表示,信用卡實體支付及手機支付的安全性相若,手機支付最大風險在於用戶或將密碼儲存於手機內,以致手機被盜時,小偷可同時取得信用卡資料及密碼,因此他建議切勿將密碼儲存於手機。

對於近日Paypal推指紋支付,他指指紋驗證經過幾十年研究,技術成熟,安全性不遜於密碼驗證,指紋支付將成一個趨勢。

手機支付 風險自負?

本港的流動支付日趨廣泛,卻缺乏一套完善監管法例,消費者使用時只好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