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虛實新金融

「阿里金融」造福散戶投資者,網上消費餘額可獲5至8厘回報,大幅高於被鎖定兩三年的點心債,還可以隨時在深夜取回用作購物。世界真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銀行是時候研究和部署對策了。

毋須親身走進銀行而接受金融服務,革命性轉變從未間斷。撇除致電銀行外,一九八○年滙豐開創ATM「自動櫃員機」,一九八五年多間銀行合推EPS「電子收費系統」,一九九三年電話公司以「音頻電話」啟動PPS「繳費靈」付款,一九九七年電子貨幣「八達通」成功推出,近期NFC「近場通訊」陸續登場等。

智能手機接通服務

今時今日,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已把人類完全相連,無論何時何地,銀行服務均可伴隨左右:可以進行資訊查詢、資金支付、投資理財(買賣股票、外匯和基金)和貸款融資(信用卡消費)等。然而,香港於網上的融資品種並不多。

內地網上金融發展迅速,接觸面跨境入港往全球,不少提供服務者並非銀行,借助成功發展互聯網「綜合商城」,如阿里「天貓商城」和「京東商城」,再與關係密切的網購個人和中小企商戶,發展其他金融業務,這可分為四方面:(一)支付:阿里「支付寶」、騰訊「微信支付」;(二)保險:「慧保寶」、「眾安保險」;(三)理財:阿里「餘額寶」、「東方財富網」;(四)融資:「阿里金融」、「融360」、「眾籌網」、「京東商城」。

網上融資模式新穎

成功個案成為社會熱話,主要是投資理財方面,「餘額寶」銷售「貨幣市場基金」,不足一年的銷售額,大於半個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

貸款融資方面,思維更創新和前衞,基本上分為三大類:(一)互聯網公司直接貸款,如「阿里金融」和「京東商城」提供的「京東白條」;(二)僅作中間媒介角色,介紹和撮合銀行與借款人的融資,如「融360」;(三)把銀行原媒介角色「脫媒」去掉,借款人和出資人被互聯網公司直接促成合作,如「眾籌網」。

這種「眾籌」(Crowd Funding),可比喻為企業於股票和債券市場直接集資的另一方式。企業或個人需要籌資:(一)於互聯網公司提申請,(二)經過審核後,(三)再區分償還能力等級,(四)個別互聯網公司甚至充當擔保人,如中國平安的「陸金所」,減低散戶投資者的風險,(五)最後在線上公布借款需求,(六)眾多個人集體參與完成「眾籌」融資。

內地的網上金融能夠突出發展有數點理由,包括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在地大物博的土地上普及使用、鼓勵金融業創新嘗試而促使監管滯後或退讓、商業銀行在嚴厲的國際監控標準下顯得顧此失彼。同是金融、銀行和互聯網公司,待遇卻截然不同。

商業銀行改革方向

雖然互聯網公司的金融專業要求並不達國際水準,但細心分析,背後的「大數據」是個水晶球,協助看透消費者或商戶,這是現有商業銀行難以取代的。

雖然《巴塞爾資本協定》仍未把這些分析確認為減低風險安排,商業銀行仍可考慮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強化金融改革,走向新金融年代。

陳鳳翔

具三十年經驗的資深銀行家,目前擔任香港城市大學兼任教授、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香港教育局資歷架構的銀行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他分別於英國和香港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及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