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本文說騰訊(00700)靠微信突破海外市場,會因facebook(美股代碼:FB)收購了WhatsApp,而變得很有難度。不少讀者表示難以理解,做生意這回事,不是各有各做嗎?為甚麼facebook一宗收購,便好像會不戰而勝呢?這得從即時通訊軟體(Instant Messaging Apps),帶有極強地域性這個角度去解釋。
同樣是傳訊息,全球低頭族的喜好可謂大相逕庭。雖然陷入經營困境,黑莓旗下的BBM,其實在印尼還是最活躍的即時通訊系統。
在南韓佔95%市場、即將公開上市的KAKAO TALK,離開了國土卻幾乎無人知曉。同樣問題,其實亦困擾着騰訊。
微信雖然在中國覆蓋率超過八成,甚麼「朋友圈」、「微信支付」發紅包、補貼計程車費,招式多多,連馬雲都自嘆不如,但走出祖國就光輝不再。即使馬化騰去年信誓旦旦,投下重金做行銷宣傳,把微信改名「WeChat」進軍海外,但其實,微信在大中華地區以外的覆蓋率,都做不到5%,只有很多中國移民和留學生的澳洲,滲透率較為接近。
事實上,對科技和科網產業,較香港人認識遠為透徹的台灣科技媒體人士皆認為,假若騰訊真的有心拓展海外市場,馬化騰應該即使要付facebook的兩倍價錢都要把WhatsApp買下來,因為在歐洲主要國家、南美和中美人口最多國家,即時通訊市佔率都超過90%。
不過,話得說回來,facebook收購WhatsApp所付190億美元代價,重要部分亦為充滿泡沫成分的facebook股票。要馬化騰用自己連年賺錢派息的股票,去和虛無飄渺的facebook股票鬥爛,相信馬總未必捨得,更莫說常以道德高地自居,卻監聽全世界的美國政府,會否以國家安全理由阻撓騰訊收購WhatsApp,亦是一個很大疑問。
一位在香港科技產業,做得有聲有色的同學,早前跟我解釋,為甚麼他跟我在北京讀完工管碩士後,更下定決心不做中國,而專注做國外生意的理由。那就是他認為自己的強項,好像是一個很懂教英語的補習老師,假如因為全世界都在瘋學普通話,垂青那個大市場而勉強轉型教普通話,他頂多是一個剛合格的老師,沒甚競爭力。
騰訊例子亦一樣,它在中國網絡市場可做的事,還多的是(例如剛獲得欽點的網上金融),勉強為走出去,而不惜代價走出去,對小股東來說亦未必是一件好事。
興業僑豐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