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急速,坐擁網民人氣、財力的網企巨頭,一邊鬥個你死我活,爭做第一,另一邊就踩入傳統行業,顛覆舊有經濟的營運模式。這股由移動通訊帶來的新經濟浪潮,現時還在起步階段,網購佔整體消費額不多,但威力強大,透過兼併把有形之手滲進經濟每個環節,「網絡霸權」已經由線上跳到線下,對實體經濟及消費者利益的影響值得深究。
中國去年電子商務交易超過十萬億元人民幣,當中一萬八千多億元來自網絡零售交易,約佔社會零售總額百分之七點八,份額看似不足為懼,但行業發展不過是幾年光陰,五年來平均年增速實際達到百分之八十,增長能力驚人,更為驚人的是行業集中度。
騰訊昨日宣布入股內地大型電商,表面上是進攻對手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是繼推出「打的軟件」,互鬥補貼之後,再來一戰,實際上卻是藉此來鞏固「網絡霸權」,齊齊建立一道非常堅固的護城牆,不但扼殺任何新來者加入的機會,更橫掃金融、零售、旅遊、醫藥、教育、運輸等各個傳統行業,結合網上網下消費,一「網」打盡。
移動通訊特性之一,是經營槓桿可以無限放大,一個平台便可接觸無數網民。網購被視為減少中間人對消費者利益剝削的重要發展,消費者可付出更少,得到更多。可惜網絡巨企藉先行者優勢,在資本市場融資,以別人金錢做自己的事,又不斷「強強聯手」,與其他企業合作或進行兼併,漸漸地瓜分整個市場。面對電商挑戰,傳統經營者理應作出反擊,力保陣地,惟不少反而選擇合作,加入網企陣營,一方面是為免被邊緣化,另方面是抱着「樹大好遮蔭」的心態,結果跨行業壟斷漸漸成形。經濟學上一向視過度壟斷為洪水猛獸,現時網企挑戰舊經濟下的經營落後及不足,卻成為最大壟斷者,可算是新經濟下一大荒謬。
互聯網科技源自外國,中國現時最大型網企,多多少少都帶有外國相類公司的影子,只是以更具本地化優勢成功開創,成為行內領導者,是環境所使然,說到創新能力,實際是輸人家一截。這種鬥快收購,把業務延伸,又比併財力,鬥燒錢,以本傷人的舉動,除破壞舊有經濟生態,成為一時佳話之外,對創造真正效益的建樹有限,亦掩蓋流動通訊下,網絡應有便捷、效率的真正作用。
再者,網企業務已由線上跨進線下,如何保障消費者利益、數據私隱、電商稅收;如何監控假貨或違規物品、甚至是行業過分壟斷,會否最終產生不利公平消費的結果,都存在頗多灰色地帶,現有法規管不了,新法又遲遲未出,真空狀態,隨時令消費者不知不覺間墮入陷阱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