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預託證券為何獨憔悴

日本零售商迅銷昨天發行香港預託證券(HDR)上市,首日較在日本的收市價高逾半成,本來可為久違了的HDR市場沖喜,可惜在早一天卻傳出另一家以HDR上市的日企打算撤銷掛牌,未免一盆冷水照頭淋,令人感慨。HDR推出近六年,至今只得四家公司選用,幾個月後還要減少一家,難怪有基金經理直言可有可無。預託證券在歐美存在已久,後起之秀台灣也做出成績,為何香港卻斯人獨憔悴,有必要深切反省。

據統計,去年全球上市及非上市的預託證券共三千七百六十二隻,當中有二百五十八隻屬新發行,總成交一千四百三十億份,涉及金額二萬五千七百億美元。美國是全球最大預託證券市場,上市及經櫃台交易的ADR超過千二隻,在倫敦或盧森堡交易的LDR也有三百四十多隻,就連台灣也有三十一隻TDR。環球預託證券市場相當蓬勃,香港卻只得小貓三幾隻,必定是本身出了問題。

港交所在○七至○九年的三年策略中,把設立HDR列為重點工作之一,理由是港股不宜只偏重吸納內地企業上市,有必要擴大客源吸引其他海外知名企業來港,令港股更國際化。不過,海外地區的監管法規未必與香港一致,例如存在「有紙」與「無紙」之別,惟有以HDR作為折衷,讓不同地區的企業也可在港上市。當時,不少投資銀行家及基金經理均預期市場將十分活躍,可惜事與願違。

由於這是港交所前朝一手炮製,管理層現已人面全非,會否是HDR沒落或不再受重視的原因?這想法並非毫無道理,因為現時港交所的業務策略,看來更着重與內地聯繫,目標是成為內地企業集資、資金進出的首選平台,自然不像前任那麼熱衷打造港股的國際色彩。策略轉變因時制宜,沒所謂對與錯,卻可能令HDR從此被打入冷宮。

此外,目前僅有的幾家HDR公司,均曾表示選擇來港上市,集資並非唯一目標,反而更着重提高知名度,加強與內地市場聯繫。換言之,如果內地有朝一日准許境內投資者直接買賣港股,這些國際知名企業說不定能早着先機。可惜自從「港股直通車」在○七年提出不久即被叫停之後,容許個人境外投資變得遙遙無期,加上僅有的HDR公司交投異常慘淡,對海外企業失去吸引力。

說來諷刺,HDR經常零成交的巴西礦業巨企淡水河谷,在美國卻是第二活躍的上市ADR,去年成交額過千億美元,進一步印證香港本身有問題,與人無尤。香港顯然已陷入惡性循環,內地開放境外買股票無期,本港散戶又無興趣,國際基金只會選擇流通性高的市場,如果不進行徹底檢討及改革,HDR便真的可有可無,只會令人眼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