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恐撐爆創業板

阿里巴巴集團入股中信21世紀(00241)惹來借殼憧憬,中信21世紀股價曾狂炒高,本港證券經紀開始熱議讓阿里於創業板上市。代表業界的立法會議員張華峰認為,創業板是另類市場,涉及「同股不同權」修例問題,遇到阻力或較少,認為可考慮讓阿里於創業板上市。

千五億市值或變萬三億

若建議落實,創業板市值將由昨日只有1,515億元,暴增至逾1.34萬億元。

張華峰稱,中信21世紀股價由不足一元,曾炒高至5元,阿里上市商機無限。他說,近期聽到業界有很多聲音認為,「多一隻股票來炒,等如多一隻尋寶」,若阿里在港上市,更可望吸引更多科網股來港。

他承認,經紀對阿里以合夥人方式在港上市「抗拒感」減弱,只要風險披露,認為應讓阿里在創業板上市,更會藉此帶起沉寂多時的創業板,將創業板發展為「港版納斯達克」。

他認為,有關方面可在創業板修例,在特定條件限制下容許「同股不同權」。「科網潮流,若完全抗拒,只會失去商機,香港落後於人!」他否認是「轉軚」,重申主板不應容許「同股不同權」。

上市商會認同兩板有別

上市公司商會主席辛定華指,創業板是另類市場及「買者自負」,與主板有不同上市要求,上市後遵守規定也不同,如創業板規定要季報。既然創業板有本身一套規則,故認為在創業板上市規則及企業管治守則方面進行調整,可朝這方向考慮,但大前提是「一視同仁」,即全部創業板公司均適用,以及避免公司為享受創業板的寬鬆,一窩蜂湧到創業板上市,且放寬不能「太離譜」,需保障投資者。

他說,有關調整不應影響主板,因主板公司數目太多,市場亦須有其「嚴肅性」,但創業板公司數目不多,市值不大,影響層面較少。

不過,中央證券登記董事總經理鍾絳虹個人認為,阿里在創業板上市有三個疑慮,第一是創業板為增長型、市值及盈利不達標公司而設,而阿里盈利大,同時已過增長期;第二是為何只容許創業板「同股不同權」,主板不可以;第三,據她了解,部分外資基金公司是不可投資創業板公司。

Webb:防掛牌後轉板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反對阿里在創業板上市,因即使是創業板投資者,應同樣有最低的權利保障。他不排除阿里採用「後門」方式,先在創業板上市,後轉板到主板上市,以達其合夥人制度之目的。

有熟悉監管條例人士指,現時創業板及主板均須符合「同股同權」原則,不能簡單地分為一個容許、另一個不容許,只會令事情複雜化,現時討論的大前提應是香港是否容許特別股權架構。再者,很多創業板公司成熟後會轉主板,若主板不容許「同股不同權」,而創業板容許,實際上不可行。

對於有關建議,阿里巴巴集團發言人接受查詢時重申,集團對上市地點、時間及保薦人沒任何決定。

近期券商調整對阿里的估值,彭博社綜合華爾街券商分析指,阿里目前平均估值約1,530億美元,最進取的麥格理認為阿里估值可達2,000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

主板新股上市準則

盈利測試

‧過去三個財政年度至少5,000萬港元

‧上市時市值最少達2億港元

市值 / 收入測試

‧上市時市值至少達40億港元

‧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收入至少5億港元

市值 / 收入 / 現金流量測試

‧上市時市值至少達20億港元

‧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收入至少5億港元

‧前三個財政年度來自營運業務的現金流入合計至少1億港元

創業板新股上市準則

‧日常經營業務有現金流入,於上市文件刊發之前兩個財政年度合計至少達2,000萬港元

‧上市時市值至少達1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