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嫻談:人行「放水」三大法寶

中國人民銀行再度充當救火隊隊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今次共採用了3種注資方法,包括一)逆回購;二)常備借貸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簡稱SLF);三)國庫現金定存。三者成效相若,但用法有異,當中以「天量」逆回購最受關注。

逆回購即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債券,並約定在指定日期將有關證券賣回一級交易商,達到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目的。由於逆回購設有賣回日期,較常見有7天、14天期,故常用作調節短期流動性。而中標利率之高低對資金面亦有啟示。

今次人行進行750億元人民幣7天逆回購(中標利率4.1%),及1,800億元人民幣21天逆回購(中標利率4.7%),合共達2,550億元人民幣,總規模之大為去年春節以來的新高。其中21天期為臨時性品種,以應付節日資金需求。

同時,人行亦推出常備借貸便利(SLF),並首次於中小金融機構使用。SLF為金融創新工具,央行向符合要求的政策性銀行及全國性商業銀行提供大額的短期流動性。今次進一步開展人行分支SLF操作試點,由地區人行分支向符合條件的中小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拆息偏高料成常態

此外,央行還通過國庫現金定期存款向市場注入400億元人民幣3月期資金。國庫現金定存即將國庫部分資金透過招標方式存放於商業銀行,一則可提升國庫投資收益,二則可補充金融體系現金流。

財政部與人行今年兩度(14日及23日)推出此方法,前者為500億元人民幣共6個月,中標利率6.02%;後者為400億元人民幣共3個月,23日招標。國庫現金定存雖可補充銀行流動性,且年期較長,但資金成本或較高。以今年首次招標為例,中標利率為6.02%,如再計及存款準備金率後,資金成本將高於7%,銀行幾近無利可圖。

在人行嚴控影子銀行下,拆息偏高料會成為常態,在銀行上繳準備金、企業上繳利得稅等用錢高峰,拆息急升之事定會再現。

當拆息抽升至危及金融市場穩定的水平「放水」,當拆息偏低至刺激資產市場炒賣過熱的水平則「收水」,而公開市場採作如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正/逆回購,又或常備借貸便利、國庫現金定存等都是未來常用的調控流動性工具,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及利息為最後手段。

新鴻基金融高級證券分析員李惠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