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可穿戴科技概念股登場

中國市場在一衆新興市場中的比較優勢,似乎已開始被國際資金認同。截至一月十五日的一周為止,券商數據顯示中國股票基金,已連續第二周吸資,金額高達4.07億美元(約31.7億港元),較之前一周勁升近85%。

除中國外,整個亞洲區中有同樣吸引力的,就只有一直被西方財金傳媒唱好的日本。而恒生指數,亦成功於上周五收在23,000點心理關口之上。若不是同期香港基金錄得連續第六周走資(金額約1.55億港元),相信恒指有可能挑戰23,500點。

其實,自己一直有留意的恒指牛熊證街貨分布比例,亦由年初一面倒的以牛證為主,變成較為平均,最低限度預示大市趨向平穩。近日,有相熟財經節目主持人經常指出,指數愈來愈失去代表性,並常常鼓吹炒股不炒市。

自己一直不以為然,但近日彭博通訊社錯選香港首富一事,提醒了我恒生指數不單一直在中國化,其實自銀河娛樂(00027)和金沙中國(01928)進身成分股後,亦一直在澳門化。日後炒賣恒指相關衍生產品時,若一直只考慮香港本土經濟情況的話,肯定會失於偏頗。

市場規模急速擴大

喜歡嘗新的我,打算寫一下「可穿戴科技」(Wearable Tech)這個題目。於二○○○年科網時代,被稱為「網絡女王」的名牌分析員瑪莉•米克(Mary Meeker)認為,穿戴裝置已是重大科技趨勢,就像八十年代的個人電腦一樣。

她更在自己主編的二○一三年科技趨勢報告中指出,即使一般科技演進,以十年為一個周期,但似乎穿戴技術正以更強、更快的方式發展。

現時一般人每日以手機互動約150次,包括傳訊息、打電話和確認時間。穿戴科技的出現,將令大家更容易騰空雙手,以一個面部動作或眼神,更易透過網絡去利用資訊和溝通。

米克更認為,有些人雖然現在並不看好類似「谷歌眼鏡」(Google Glass)這種穿戴技術,但回想電腦及互聯網面世時,不少所謂知識分子,還不是同樣的看淡?

瑞信研究報告指,目前可穿戴裝置市場規模,已達30億至50億美元。估計三至五年間,就可以急增十倍至300億到500億美元之譜。作為一個有心尋找倍升股的投資者,你可以忽略這樣的一個大趨勢嗎?

興業僑豐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