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內銀褪色

回首一三年,內地銀行業最突出的發展是利率市場化向前邁步,以及互聯網金融逐漸萌芽,兩項發展都意味着內銀的高增長期或已結束,內銀光環將漸漸褪色。

利率管制漸進撤銷

利率市場化一向是市場焦點,一二年中,人行已將存款利率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不少存款基礎較弱的中小型銀行便以上限息率吸納存款。

新領導班子對利率市場化的態度明顯更趨向積極。去年七月,人行全面開放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將貸款利率下限取消,擴大銀行與客戶自主協商定價的空間。

此外,貸款基礎利率機制於去年十月實施。貸款基礎利率是內地銀行對其最優質客戶所執行的貸款利率,其他貸款利率可在此基礎上作出加減,即類似香港的最優惠利率。

人行發布貸款基礎利率之目的是淡化央行在制訂貸款利率中的角色,令信貸市場產品定價由市場主導,特別是銀行可因應授信戶風險及業務關係,於基礎利率上自行差異化定價。

下一步的關注點是存款利率會否放寬。現時內地的存款基準利率及上限皆由人行制訂,銀行業於吸納存款時缺乏價格競爭機制,內銀盈利主要源於淨息差,即貸款息率減存款息率。由於存款利率有上限,內銀的淨息差約為2.5%,顯著地較環球同業的1.5至2%為高。

參考當年香港撤銷利率協議的經驗,相信這一項改革會較為緩慢,亦有需要循序漸進。當時訂立利率協議,目的是保障本地中小型銀行的生存空間。人行遲遲不開放存款利率管制,相信是不想看見銀行間在爭取存款時出現過度競爭,反過來影響整個金融體系穩定,讓存戶未見其利、先見其弊。特別是內地尚未有存款保障制度,故此在開放存款利率這議題,相信人行只會摸着石頭過河,審慎處理。

互聯網金融衝擊大

互聯網金融的冒起亦漸漸為內地銀行業帶來衝擊。去年六月阿里巴巴推出網上貨幣基金「餘額寶」,截至去年底,半年內便吸納了1,853億元人民幣,進身為內地最大基金。值得關注的是餘額寶於去年十一月中的基金規模才剛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短短七星期間急升85%。

近年,內地銀行早已經推出較人行定期存款息率為高的理財產品,給予中高端存戶。餘額寶的賣點在於為低端存戶提供年息五厘的貨幣基金,並像活期存款一樣,容許存戶隨時提款,所以半年間已吸引了4,303萬名投資者,每戶平均金額僅4,307元人民幣。

相信一四年,由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推出類似餘額寶的金融產品將令存款進一步從傳統銀行體系流失,對中小型內銀帶來較大壓力。

相對數年前2至3倍市帳率,現時市場對內銀估值變得審慎。四大內銀的市帳率不足1.2倍,中行更僅為0.87倍;往績市盈率亦只處於5至6倍水平,而A股股價均對H股出現折讓。

隨着中央希望增加市場在經濟中的角色,內地金融業的競爭將進一步增加,昔日內銀光環將逐漸褪色。

(中大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著有《人生煉金術的7大抉擇》一書及3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本地報章,並曾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現為標準工時委員會及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