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嫻談:正視地方債屬好開始

踏入一四年,筆者祝願各位讀者身體健康,財運亨通!港股於新一年未算有好開始,至今已累跌近600點,但關關難過,關關過,相信內地流動性偏緊影響短暫,而地方債被中央高度正視,亦屬好開始。

地方債一直被視為「隱形炸彈」,因債務規模龐大,且缺乏透明度,一旦爆煲,將對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國家審計署於上月底發布了「史上最嚴」的政府債務審計結果,全國政府債務(包括或有債務)規模達30.2萬億元人民幣,總負債率為39.4%,低於國際常用之60%高危分界線。其中地方債佔17.9萬億元人民幣,略低於市場預期之20萬元人民幣以上,但債務規模增長較快,短短兩年半間增長了67%。

筆者認為,地方債規模雖龐大,但整體風險料可控:一)整體規模佔GDP比重不足四成,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算不上過高,亦遠低於歐美日等地;二)債務集資所得多投放於基建、房地產等項目,有助推動經濟中長期增長或帶來長期現金收益;三)銀行貸款在地方債總額的佔比從79%大幅降至56.5%,令銀行體系承擔的風險有所下降。

谷城鎮化宜注視風險

惟畢竟債務規模增速過快,未來城鎮化持續亦恐導致地方債進一步膨脹。加上,行政級別較低的縣級市及部分財政較弱的地方政府債務增加,以及今年進入還債高峰(一三年下半年到期佔23%,一四年佔22%,一四年之後佔餘下的55%),都令風險不容忽視。

目前中央已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今年重要的經濟任務之一。早前發改委提出了六點工作方向,如允許地方融資平台發行部分新債,籌集資金以「借新還舊」,取代「高利短期債務」,由於當前地方融資平台以缺乏透明度之「高利短期融資工具」集資,以發債取而代之有利監管機構及市場掌握債務整體狀況,亦令城投債「短期」違約風險下降。除了「債冚債」方法外,地方債務可另闢融資渠道,如發行信託等,甚或地方政府出售部分國有企業股份套現。

其實地方債問題之所謂令人害怕,除了因規模龐大外,更重要是透明度低,予人深不見底的感覺。中央現時增加地方債透明度,掌握問題所在,有助紓緩市場憂慮,利好中港股市估值上調。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票。

新鴻基金融高級證券分析員 李惠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