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空市場的發展歷史,猶如經濟發展路途一樣,作為一個重要國際商業城市,不可能沒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國際機場;而香港作為亞太區航空樞紐,當然也有具江湖地位的本地航空公司, 並且扮演着領導者角色。
不過,近年來國際間的航空市場競爭愈來愈劇烈,尤其是廉價航班的出現,更令傳統航空公司面對巨大挑戰。
廉價航空在歐美日市場已非甚麼新鮮事物,廉航主打票價優惠來競爭,對國內航線頻繁的市場尤其吸引。因為國內航班就好比乘坐巴士一樣,人們要求的是價廉、安全、快捷的交通運輸,對航班內的服務要求相對較低,廉航看中消費者的要求,在航班上也作出配合,因此廉航發展一日千里。
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國內航空市場,其廉航發展甚至比傳統航空優勝,不少傳統航空公司在國內航線的經營模式已向廉航靠攏,對消費者來說自然是好事,因為旅客可以用較相宜的價格來飛行,便宜的價格變相減省了中小企的經營成本。不要少看這個因素,中小企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經營成本可以降低,將大大增加中小企的生存空間。
對香港來說,廉價航空市場仍是剛剛起步,早前有航空公司宣布轉型為廉價航空,並推出極具競爭力的票價。可是廉價航空的形象需要時間建立,統計數字顯示廉價航空在香港滲透率不高, 現時廉航的市場佔有率只有百分之五左右,遠低於歐美和亞洲的平均數,主要原因是消費者的選擇不多。
廉價航空公司要打進香港市場並不容易,在安排上需要政府審批,在航班處理上又要和機場洽商,並非要進入香港便可坐言起行。
從大方向來看,香港航空市場多了廉航並非壞事,消費者多了選擇自是有利。而且,廉價航空並不只是提供旅客交通而已,飛機的貨運能力是廉價航空公司經營利潤的一個重要來源。從商業角度看,當空運成本因廉價航空的出現而降低,對香港高端物流業發展也有刺激作用。
在理念上筆者當然支持廉價航空落戶香港,因為市場經濟應該歡迎自由競爭。
可是廉價航空的企業形象也是一個要注意的課題,不少消費者會將廉價航空等同次等服務的代名詞,除了航班內的服務質素外,機艙清潔、地勤服務、客戶支援等經常被人詬病,特別是遇到緊急狀況時(如天氣惡劣、機械故障等),廉價航空公司的應對未能予人信心,尤其是為了控制成本而減省後備緩衝資源,更是令問題出現後一發不可收拾,因此廉價航空在香港的發展不會是一條坦途。
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及公司管治,在國際著名財務會議及期刊已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多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