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錢荒呼喚金融改革

類似六月份的「錢荒」又再發生,只是兩者有點區別。六月份是央行刻意而為,讓貨幣市場期限錯配問題暴露出來進行治理;十二月份是市場使然,一些銀行不思改進,年結暴露出流動性緊缺。

無論是哪次錢荒,都是銀行資產與負債期限結構嚴重錯配的結果,每到月末及季末,銀行都會不惜血本去爭搶拆借資金,推高貨幣市場利率。不管是大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都傾向借入資金,即所謂的年末存款保衞戰,並把手上資金囤積起來,錢荒豈能不發生?

資金期限結構錯配

從宏觀面來看,內地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是相當充足,貨幣市場為何會出現流動性短缺呢?表面上看,到了銀行年結時刻,加上銀行及各種金融機構有大量資產負債表外的財富管理產品到期。這時,不少金融機構需要大量資金以保證今年財務報表更華麗,以及為明年信貸擴張創造條件,同時更需大量資金來應對表外理財產品兌付等。

在資金期限結構嚴重錯配的情況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資金需求會更大及更緊張,央行卻突然停止市場所認為常態化流動性注入,造成市場恐慌情緒是不可避免。

當然,即使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恐慌情緒是它自身的結果,估計也會如六月份所謂的錢荒一樣,只要央行出手,很快就會消失。正因貨幣市場這一特徵,讓更多中小銀行及金融機構以期限結構錯配的方式,一直在貨幣市場融資。

六月錢荒把融資期限結構嚴重錯配的風險暴露出來,央行也採取一系列政策治理。儘管一些銀行及金融機構有所收斂,實質上並沒有真正撥亂反正,一些銀行「短借長貸」的行為更瘋狂,當作純粹套利工具。

中國貨幣市場錢荒頻生,透露出市場幾個嚴重問題。一是金融市場是明年深化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但改革要打破現有利益格局並不易。這既有當事人在觸動其利益時的抵抗問題,更有央行的決心問題。央行明知貨幣市場期限結構錯配及套利行為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但又擔心政策操作過度把風險引爆而觸發金融危機。對此,央行一直在平衡兩者利益關係。

貨幣市場政策失靈

二是錢荒頻繁發生也是向央行貨幣政策提出嚴重挑戰。從中國宏觀層面來看,市場流動性是充足的,貨幣市場流動性則嚴重短缺,兩者嚴重背離,不僅意味現有貨幣政策框架需求重新調整完善,也意味着政策在貨幣市場失靈。

內地主要商業銀行不願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問題不僅在於利益驅動,更在於銀行早就摸到央行的底,即央行不願把風險引爆,只要市場出事,央行一定會救,使得貨幣政策權威性在減弱。

融資平台觸發危機

三是貨幣市場的錢荒是否會引發中國金融危機?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不僅在於嚴重的期限錯配是系統性風險產生的根源,而且更要看到金融資源流向哪裏?它主要是流向銀行各種表外業務,流向不少暴利行業。這些影子銀行融資,在景氣周期沒有甚麼風險,當經濟處下行周期,風險就完全暴露,只有加快內地金融體制改革才能改進。

可見,中國錢荒頻繁發生暴露出金融市場存在許多重大問題,只有進行金融體制重大改革才能化解。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