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明顯加快。上海自貿區有意試驗離岸金融包括人民幣業務,台灣、新加坡先後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人民幣清算行的足迹亦首次在歐洲大陸出現。這些發展,無疑令香港先發的優勢逐漸減弱,金融發展局更指本港的人民幣業務發展遭遇樽頸,促請政府及早解決。
上海自貿區試驗計劃受內地高度重視,試驗內容包括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等金融創新服務,雖然今年九月底才正式啟動,但已引起本港部分人士擔憂上海自貿區與香港直接競爭,尤其是離岸金融業務方面。隨着計劃細則的金融部分逐步公布,本港業界已開始強烈感受到來自上海自貿區的威脅。
香港自○三年起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是首個擁有人民幣清算行的離岸市場,直至今年之前,仍然獨攬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業務。
然而,這些先發優勢正在不斷縮窄。單計今年,人民幣清算行已經擴大至台灣、新加坡、柬埔寨,以及歐洲盧森堡,RQFII計劃亦延伸至英國倫敦和新加坡,法國巴黎、馬來西亞等地亦伺機發展人民幣業務。
隨着人民幣持續國際化,以及其他離岸人民幣市場湧現,香港無可避免將面對更大競爭。
金融發展局於上月發表報告,預警本港地位可能會在中長期受到挑戰,又提出廿一條政策建議,惟不少關鍵部分的主導權,都掌握在內地手上,例如本港業界爭取已久的撤銷香港居民個人人民幣每日2萬元兌換上限等,雖然內地最近表明建議可以考慮,惟至今仍是只聞樓梯響。
儘管外部競爭加劇,業界人士指本港目前仍然享有競爭優勢,關鍵是能否深化先發優勢,令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更上層樓。
在人民幣跨境資金可大量進出內地之前,香港如能先行一步,發展為涵蓋股票、債券、外匯、黃金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將有助鞏固本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在上海自貿區內開展的人民幣業務中,最受關注的是容許個人於區內投資進行境外證券投資。根據人行意見,符合條件的區內個人,可以利用已完稅的區內收入,進行境外證券投資,這無疑打破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的限制,讓內地個人資金亦有機會參與境外證券投資,為未來港股半直通車鋪路。
另外,意見又提到允許合資格的境外個人,可以在區內金融機構開立境內投資專戶,投資境內證券,這亦突破了境外個人投資者,只能夠透過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或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產品買賣A股等內地證券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