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累積儲備不斷「膨脹」,不減交易徵費已惹來市場爭議。本報獲悉,證監會最近擬首度引入「外援」,聘請外部基金經理協助管理其逾70億元儲備,藉此增加投資回報。證券界則批評證監會儲備增加,理應是暫停收取交易徵費,現更因儲備基金龐大,需委聘基金經理管理,直言是「笑話」,認為立法會議員應關注事件。
截至○九年三月底,證監會儲備僅49億元,截至今年六月底,儲備增逾五成至74億元。證監會上月中透過公開招標方式,邀請基金經理協助管理其儲備基金,證監會表明,首要投資目的是保本及尋求投資回報。
證監會擬要求基金經理投資三大類別,分別是固定收益、已發展市場股票、亞洲(除日本外)股票。在固定收益類別,證監會目標是委聘三名基金經理,每名約有1.5億至2.5億美元投資金額;已發展市場股票,目標是委聘兩名基金經理,每名約有2,000萬至3,000萬美元投資金額;亞洲(除日本外)股票,目標是委聘一名基金經理,約有2,000萬至3,000萬美元投資金額。
證監會對投資工具有嚴格限制,包括不可進行槓桿式交易;除非有批准,不可投資衍生工具;只可投資港元、美元或人民幣計價產品,當中人民幣計價產品不可超過管理基金的5%。
「中標」資產管理公司亦有一定條件,包括資產管理金額最少達100億美元;曾替最少一個是政府或中央銀行等的客戶管理資產;提供服務隊伍須以港為基地,不可外判;有關投資策略最少有五年紀錄等。
有熟悉監管運作人士指,自行管理資產較保守,交由外部基金經理負責,投資會更多元化,尋求更佳回報。近年證監會向投資者或中介人收取費用壓力愈來愈大,若儲備基金能增回報,提供穩定收入,能為將來減費提供空間。證監會屬監管機構,由其自行管理資產,或會被質疑角色有衝突,找「外援」可解決有關問題,有助提高企業管治。
現時港交所(00388)及金管局亦會委聘外部專業人士負責其資產,當中金管局外聘的投資經理,管理外匯基金約兩成資產,包括所有上市股票組合及其他特別資產。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曾指,外匯基金的買賣訊號敏感性太強,不宜投資本土市場,若非歷史因素,連港股都不會參與。他透露,外匯基金的港股投資組合,一部分交予外聘基金經理管理,一部分屬被動指數基金,金管局不會直接參與。
證券界批評,近年證監會儲備續增,已夠多年開支,理應是暫停收取交易徵費,直至儲備回落至一定水平後再收取,現反因儲備基金巨,要委聘基金經理管理。他指儲備基金是投資者的「錢」,但落入基金經理的「袋」(因收取管理費),若論規模,以外資大型基金中標機會較大,憂慮忽略本地基金公司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