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金融劍指香港咽喉

設在上海的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兩個月以來,一直被形容為雷聲大雨點小,主要原因是度身訂造的金融改革措施遲遲未出台。自貿區名義上以貿易掛帥,實際上內地的貨物貿易早已相當自由,因此金融開放及服務業開放才是主打。昨天人民銀行終於出台具體「意見」,勾畫出支持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藍圖,具相當力度而且方向清晰。如果還有人說這不會威脅香港,完全是不切實際。

人行的「意見」基本上秉持中央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推動投融資兌換便利化,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二是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三是推進利率市場化;四是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減少行政審批。至此,一個以自貿區為名,實質是在岸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已經成形,同時更是利率、匯率及外匯管理改革的試驗田,相比香港這個單純的離岸中心,重要性有過之而無不及。

以上海自貿區推動金融開放,外界最關注的並非對外面向國際,而是對內開放的程度。參照人行的「意見」,對內開放肯定是做到了。自貿區內帳戶與境內外帳戶,在很大程度上可自由劃撥資金,長遠更可實現資本帳開放。自貿區內企業可參與上海的證券及期貨交易,個人也可在境內進行證券投資等。此外,還有離岸人民幣結算,企業可境外借境內用,整體內容比香港更進步。

雖然上海自貿區內外設有分帳管理,但限制明顯簡單得多,不久將來更會進一步簡化甚至撤銷,對比香港與內地之間存在的重重關卡,自貿區勝一籌。按照內地金融監管「一行三會」的體制,在人行出台政策方針之後,由中銀監、中證監及中保監負責的具體執行細則,相信離出台之日不遠,提供執行時間表。換言之,自貿區的金融開放速度,會比外界想像的更快。

上海自貿區未來要面對的挑戰,顯然不是來自香港的競爭,因為政策上早已享有優勢,可以預見的風險主要在自貿區內外之間的非法跨區資金流動,以及由此帶來的金融風險。由於自貿區實際上是個離岸中心,套利必然存在,尤其在大量熱錢伺機進入內地的時候,問題最大。如果能夠順利通過這一關考驗,可以預期利率、匯率市場化,以及資本帳的開放將更快實現。

香港的處境真的愈來愈尷尬,由於中央已把金融改革押注在自貿區,如果控制風險的效果未如理想,開放步伐放慢,恐怕香港也不可能先行一步。相反,如果試驗如魚得水,便會如人行的指導意見所說將會複製和推廣,在全國遍地開花,屆時香港將面對來自四方八面的挑戰。看來內地愈開放,香港愈得益的想法,已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