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幣匯制 聽清弦外之意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勾畫出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路線圖的翌日,人行開出兌美元的中間價再創新高,但市場承接力明顯不足,在岸價下跌收場,並未出現甚麼高潮。由於匯率制度改革屬長期性工作,要用上多年時間也說不定,自然不能以一兩天的匯率表現論英雄,而且對於財金官員的政策性論述,更不能只看表面,應該特別注意有甚麼弦外之音,對投資的啟示更大。

在三中全會的《決定》全文中,針對人民幣匯率的內容,嚴格來說只得一句「完善市場化形成機制」,相對而言,周小川的演繹較多,明確提出將有序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並基本退出常態式的外匯市場干預,以及朝向匯率自由浮動的方向發展,完全符合中央要求讓市場在決定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的目標。至於具體時間表,則一如以往隻字未提,留給市場自行詮釋。

雖然周小川的一番話即時觸動了匯市神經,內地官媒卻未有排山倒海地報道,也未放在極顯要位置,從另一角度反映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似乎並非當前急於要做的事。由於內地的經常帳盈餘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降至百分之三以下,人民幣匯率理論上確實十分接近均衡水平。因此,影響匯率短期走勢,主要是短期資本流動,近期較顯著的升勢明顯與熱錢加速流入有很大關係。

若然這判斷成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要進一步市場化,合適時機不是現在,而是等到熱錢減退,升值壓力降溫之時。周小川說的擴大匯率浮動區間,意思很容易理解;至於甚麼是退出常態式干預,看來是指中間價,因為這是不折不扣的干預,而且是每天都做的常態工作。如果現在就展開改革、減少干預,等於放手讓熱錢主宰人民幣匯率,明顯不符實際。

當熱錢開始減退,升值壓力沒那麼大,推出改革的機會相應較高,具體時間則可能要等到美國開始退市。回看去年四月即對上一次擴大浮動區間時,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正是由直線上升轉入窄幅上落的階段。此外,還得考慮主宰匯率升跌的一項重要基本因素,就是相對其他貨幣的息差或套息機會,正是目前歐美熱錢喜歡流入中國的原因。這便不難明白為何人行官員在講匯制之時,必定提到利率市場化,因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是研判改革時機的重要參考。

究竟周小川一番話的弦外之音是甚麼?就是如要炒升值,就要在匯制改革推出之前炒完,待一切塵埃落定,走勢將會變得反覆,屆時正好符合擴大浮動區間的目的,人行才有條件減少常態干預。難怪本港有分析員估計,離岸人民幣匯率有可能在今年底升破六算,看來也是但求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