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hare:回購股票的神奇魔力

筆者早前講過「股神」巴菲特垂青IBM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看中其價值500億美元的回購股票計劃。根據報道,自年初以來宣布進行股份回購的美國企業有53家,已回購或將會回購股份價值超過1,319億美元,為美股的升勢提供實質支持。

假設企業有股東資金100億美元,已發行普通股數為100億股,即每股資產淨值為1美元,股東資本回報率(ROE)10%,表示每年股東淨利潤有10億美元或每股盈利0.1美元。

假設市場給予該公司的估值永遠都是一倍帳面值,表示股價為1美元。如果該公司將每年的盈利全部回購,並註銷自家股票,第一年可以回購10億股,已發行普通股數會降至90億股,股東資金保持不變,依然是100億美元,但每股資產淨值因為股數下降而增加至1.11美元。由於股東資金沒有改變,因此第二年股東淨利潤仍然是10億美元,不過,由於股數下降每股盈利因而增加至0.11美元。

間接提升自身NAV

如此類推經過五年後,即使股東資金和股東淨利潤仍然保持在100億美元和10億美元的水平,但由於持續的回購並註銷自家股票,已發行普通股數已經大幅下降至59.049億股,每股資產淨值(NAV)和每股盈利已增加至1.6935美元和0.16935美元,如果市場給予的估值仍然是一倍帳面值,表示股價會上升69.35%至1.6935美元,大家可以看到回購股票的神奇威力。

筆者不認同有些人認為靠回購股票帶來的每股盈利增長有「水分」,為何同一筆股東資金,如果用來收購其他公司股權,就是擴張業務,所增加的每股盈利便沒有水分?正如有人已經持有滙控(00005)股票,現在有新資金想投資,可以選擇增持滙控或其他股票。一旦新的投資有利潤,無論是增持滙控或新買其他股票,會有分別嗎?

複式效應不可小覷

事實上,企業回購自身股票相比投資其他公司有不少好處。首先,管理層對自己公司的了解一定多過其他公司,因此選擇回購自身股票,管理層只需要繼續專心經營,毋須做額外事情,回購股票的複式效應自然會為股東增值。

偉易達(00303)曾經於○○年一月斥資1.13億美元收購美國朗訊科技的消費性電話業務,一年後偉易達為收購朗訊作出高達1.1億美元的一次過撥備,股價因此由○○年四月高位37.9元,大跌95%至○一年九月低位2元。

另一個例子是滙控於○三年以155億美元,收購前稱Household International的滙豐融資,後遺症至今仍未完全消除,未來可能要面對高達24.6億美元甚至更多的罰款。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當年滙控選擇用155億美元進行回購股票計劃,今日滙控可能是另一番光景。

市場先生

有「散戶Blog王」之稱的市場先生,對國際及內地金融股有精闢獨到的研究,亦為金融股的忠實支持者。市場先生深信價值投資可達至財務自由,追隨巴菲特、格雷厄姆等大師的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