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交易牌退回證監

全港最大日資行野村證券,正式將旗下野村證券(香港)的證券及期貨牌交回證監會,並把部分業務包括電子交易、黑池及人手落盤過渡至Instinet,電子交易全由Instinet進行,並透過野村國際(香港)繼續經營證券、期貨及研究部。業界認為,電子交易平台有逐步取代傳統經紀行落盤的趨勢。

證監會資料顯示,野村證券(香港)於上月十五日,交回第一類證券交易、第二類期貨合約交易及第七類提供自動化交易服務牌照。

頻傳裁員 或淡出本港

不過,早於○五年五月獲交易牌照的Instinet Pacific(極訊亞太),其母公司於○七年獲野村集團全面收購,之後部署將部分業務轉移至Instinet。

一名野村證券前員工透露,今年三月市場已盛傳野村香港辭退逾十名分析員及交易員,今年九月市場又傳交易員及研究部等會削減一半人手。

他又說,野村主要客戶是日、韓、台基金,客戶買賣不活躍,大手買貨後一般會作中、長線持有,而且傾向自行於交易平台買賣,人手落盤的證券及期貨交易逐漸減少,因此現時Instinet主要主要服務五類客戶,包括交易員、對沖基金、投資顧問、長倉基金及自營買賣。

儘管消息未獲有關方面證實,然而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直言,電子交易平台是大勢所趨。

他表示,即使旗下對沖基金,會透過傳統人手及IB(Interactive Brokers)電子平台雙線落盤,但人手落盤較麻煩,同時有機會出錯;電子交易平台則自行買賣,「撳錯自己孭」,優點P:是保密及大小隨意。

他又說,現時IB交易佣金僅4滴(0.04%),傳統證券行被迫由早年約8滴減少至4滴,所以認為傳統經紀行有很大壓力。

黃國英又說,市況牛皮,導致交易量減少,早年一個月成交額逾10億元很容易,現在即使想炒,但市場欠缺交易對手,勉強要大手成交,股價波幅細,往往會輸差價,一般而言,以前買中型股平均500萬至1,000萬股,現在最多只有100萬股,不如透過電子交易完成。

細行未轉型勢遭淘汰

香港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蔡陳葆心認為,電子交易平台取代傳統經紀行屬必然趨勢,近年已有多家傳統經紀行結束營業。

陳葆心又認為,港股波幅不足、衍生工具搶佔正股買賣、租金等成本高昂,加上政府及港交所(00388)不願協助中小行,為生存而減佣搶客加上銀行及電子交易平台爭生意,全都不利小型證券行,如果沒有資源發展電子化,未來只會買少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