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五百強有國無民

國際顧問公司麥肯錫早前發表報告,估計到二○二五年,《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中,將有45%來自發展中國家,相比現時全球8,000家每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中,四分之三來自發達國家,有風水輪流轉之勢。

新興市場龍頭冒起

金磚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冒起,城市化及收入上升帶動各類消費品及服務需求,相信最大受益者並非來自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而是有主場優勢的「本地薑」,加上北美洲及西歐人口僅佔全球11%,發展中國家企業在《財富》五百強比例上升相當合理。

李宏博當然樂見有真材實料的發展中國家企業出頭,一如日、韓企業在七、八十年代崛起,今年南韓三星電子憑着智能手機大賣,進佔該榜第二十位。麥肯錫亦點名指中國電訊設備生產商華為、巴西飛機生產商Embraer及印度綜合企業Aditya Birla不但靠本土市場壯大,更日益成為全球具競爭力企業。

內地國企壟斷經濟

不過,大家不必對《財富》五百大企業太過吹捧,該榜以收入作為排名基準,其實為股東賺取最大利潤才是最終目標。以中國為例,不少內地企業老總以公司進身《財富》五百大為榮,經常強調「做大做強」,可能導致盲目擴張、資源錯配浪費。

再細心看,今年《財富》排行榜中,中石化、中石油及國家電網分別進佔第五、六及七位,其他前列位置的中國企業也清一色為國企,民營企業絕無僅有。

不少專家警告,中國面臨墮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發展難更上層樓,今年《財富》五百大正好顯示「國進民退」,國企憑政策保護或壟斷優勢,阻礙民企以至整體經濟發展,少一家《財富》五百大國企並非壞事。

李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