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港滬協同 機不可失

近月大家對上海自貿區帶給香港的挑戰喋喋不休。終歸一句,就是怕上海搶生意。當然,上海坐擁資本帳開放、利率市場化及人民幣跨境使用等優勢。不過,時下倫敦亦是美元於美國境外的的國際交易中心,亦即是,當未來人民幣真正國際化後,就算香港與上海有別,亦不代表香港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就會從此沒落。

貿易大國遲早用人幣

上海自貿區的發展藍圖中,以金融及貿易為主軸來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以往亦見,內地與不同地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最新是歐洲央行),就是為了擴大人民幣於境外的使用率,結果卻是現時人民幣在全球貿易支付市場上的使用率仍然偏低。

圖一可見,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公布最新報告顯示,以人民幣作支付的市場份額由去年一月只有0.25%上升至今年八月0.84%,但相比第一位的歐元及美元各佔逾三成半有多,仍相距一大段距離,就算第三位的英鎊亦近一成,同樣遠遠不及。

當然,這樣的比較有點不公平,事關內地仍屬發展中國家。但再看圖二,與香港及內地貿易關係緊密的地區如美國、日本及德國,使用人民幣支付佔其雙邊貿易比率異常地低,美、日、德三國各只錄得約半成。若再數至加拿大及澳洲等大國,情況亦相似。相反,英國、法國與南韓等地與內地貿易關係較疏的地區,使用人民幣作支付的佔比就相對較高,情況弔詭。

從中可見,與內地貿易關係緊密的大國,時下仍抗拒使用人民幣作貿易支付。但樂觀地看,當日後連這些大國也願意增加人民幣作支付的話,到時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或已可與美元及歐元分庭抗禮。若用這角度來分析,坊間常把人民幣於國際上的地位捧上天,似乎又有點道理。

離岸業務必須多元化

現時上海加入人民幣國際化的競爭上,做大個餅後,大家都不能排除因此產生協同效應,但香港能否把握機會,那需要視乎自身的發展路向。始終香港與上海的發展方向有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應較多元化。人民幣固然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但債券及衍生工具市場發展嚴重落後仍需加以改進,只要港府有心有力,以離岸人民幣為主軸的國際金融中心仍大有可為。

離岸人民幣雖稍穿位再上,但大局仍以橫行為主,加上內地經濟是真見底定假反彈無人能知,短期6.09至6.10仍是阻力。

劉振業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經濟及策略師,專責研究全球經濟,各國股、匯市、商品及利率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