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港元配人幣抗邊緣化

九月上旬,國際清算銀行公布了最新的外匯交投調查,最矚目的莫過於人民幣的交易額首次進身全球第九位,並超越港元。

市場開始擔心隨人民幣漸漸國際化,港元會被邊緣化,在內地資本帳仍未開放前,暫時是有點過慮。反而更值得關注的是香港如何進一步創新,保持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領導地位。

三大貨幣功能仍在

貨幣在經濟體中有三大功能: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及保值工具。若要評價當地貨幣是否已被邊緣化,要衡量該貨幣是否已失去上述功能。在香港,現時絕大部分商業活動,包括貨品、服務、薪金、股票及房產均主要以港元作為計價單位及交易媒介。旅遊業作為香港的四大主要行業之一,商店普遍接受人民幣作為交易媒介是為便利內地旅客,不代表港元地位已被動搖。

香港是中國首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並於○九年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自此人民幣存款開始大幅攀升,由○九年底的627億元人民幣,至今年八月底首次衝破七千億元人民幣,不足四年時間急增超過十倍。人民幣存款佔銀行總存款量由○九年底的1%,躍升至現時佔超過10%,這是否表示人民幣代替了港元成為保值工具?

金管局數據顯示,港元存款佔總存款量雖有所下跌,但大致維持在約50%水平,並無因人民幣走出去而顯著下降。

由此推算,人民幣存款急增的部分原因是市民及企業把港元兌換至人民幣,也有沽出外幣而買入人民幣的資產配置行為。人民幣單邊緩慢升值的預期,加上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及債券數目漸增,是令人民幣受歡迎的原因,但這不代表港元已失去保值功能。

香港作為一個連接內地、面向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人均產值媲美一眾發達經濟體,港元作為貨幣的功能一直無改變。在內地資本帳仍未開放、人民幣兌換仍有不少限制的前提下,說港元會被邊緣化,暫時可說是有點過分憂慮。人民幣於全球交易額上升、超越港元的原因在於內地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不是市場看淡港元的地位。

同屬一國兩制的框架之下,市場普遍認為澳門幣早已被邊緣化,其中一個原因是澳門幣一直與港元掛鈎(1.03澳門幣兌1港元)。市民日常消費時,商店普遍接受澳門幣、港元及人民幣。

澳門金管局數據顯示,港元存款佔總存款量約為45%,遠較澳門幣存款所佔的20%為多,反映澳門市民及企業傾向以港元作為保值工具。不過,從澳門的經驗可見,即使當地貨幣已被邊緣化,對經濟也沒有太大影響。

全力開拓離岸業務

近年倫敦和新加坡皆積極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台灣亦於今年開始起步。雖然香港有背靠內地的先天優勢,加上龐大的人民幣資金池,但資金池中近八成為定期存款,目的是享受單邊緩慢升值,人民幣投資產品的需求未見明顯增長。上海自貿區已正式設立,香港必須在產品方面進一步創新,才能保持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領導地位。

(中大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著有《人生煉金術的7大抉擇》一書及3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本地報章,並曾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現為標準工時委員會及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