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限死線逐步逼近,市場表面上仍然平靜,背後則出現很多暗湧,普羅大眾在日常或許不易察覺,實際是違約警號愈來愈響亮。這些警號包括美國短期政府票據孳息大幅抽升,基金經理及金融機構開始為可能發生違約做避險準備,好像港交所旗下結算所已向券商發出通知,提高以美國短期政府票據作為抵押品的折扣率。美債違約危機令投資者要負擔很多額外成本,未到死線已要損手。
這場違約危機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有如骨牌效應逐級擴大。首先遭殃的是短期政府票據,利率急升至超過零點三厘,創下幾年來的新高。不要小看似乎微不足道的利率,因為一個月前仍是接近零水平,可見升幅之勁。美國政府借錢固然要多付利息,工商企業發行短期票據從市場借錢,如以美國政府票據利率作指標,借貸成本亦隨之上揚。
當短期利率抽升,票據的市場價格便相應下跌,繼而遭殃的是貨幣市場基金,蒙受帳面損失,如果違約噩夢成真,債券變廢紙,損失更大。因此,美國基金巨人富達投資旗下的貨幣市場基金,已沽清十月底到期的所有美國短期政府票據,以防萬一。香港打工仔的強積金,也有貨幣市場基金及債券基金,佔整體強積金資產超過百分之三,亦有投資於北美洲,恐怕也會受害。
再進一步便是損害作為市場資金泉源的「回購市場」。金融機構例如銀行、保險公司等,一般可用包括美國國債在內的資產作抵押品,從市場借入短期資金,到期再贖回。香港金管局也接受銀行用美債抵押借錢周轉,港交所同樣接受美國短期政府票據代替現金做結算抵押品。可是,當違約風險上升,就算仍能做抵押,成本也會上升,如果真的違約,就更加無人願要,市場資金供應將大受影響,輕則流動性收縮,重則落雨收柴引發信貸緊縮。
事實上,債務違約危機的發展路線圖已相當清楚。由於市場普遍認定危機是源於政黨鬥爭,並非美國無錢還或不想還,估計就算違約也屬技術性及短時間,因此目前受影響最深的集中在債限死線之後到期的短期政府票據,較長年期的國債未見異樣。不過,如果僵局一直拖延下去,影響範圍便會從短債蔓延至長債,破壞力將以幾何級數擴大。
很明顯,美債違約並非只是債主無錢收那麼簡單,還會循着金融交易、回購抵押等途徑,波及市場的不同層面,所有與美債直接或間接有關的交易都受影響,最嚴重的後果是市場流動性消失,縱然發生的機會被認為不高,但不可不防這隻破壞力巨大的「黑天鵝」。而且,美國朝野態度就算有些軟化,也多數只是同意暫時提限,並無真正解決問題,意味着危機不斷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