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自貿區路崎嶇

上海要發展自由貿易區,目的在試驗建立一個有別於內地體制,類似本港自由經濟市場模式的經濟區域,並且坐言起行,在上月廿九日正式揭幕,展示勢在必行的決心。

很多朋友都問筆者怎樣看這事?本港金融地位會否受到威脅令優勢消失,甚至被上海取代?

香港優勢不進則退

我的答案是,上海希望發展一個與本港相似的自由貿易區,其決心是不能輕視的,但上海現在才起步,從外至內在環境與條件上比較,在五、十年甚至二十年內都難以達致明顯成果,更加談不上對本港構成威脅。

不過,我要加上一個附註,如果本港在未來五至十年仍不停在內部自我消耗,原地踏步和不思進取,情況可不同了!縱然人家沒有追上來,我們的優勢也將不復再。

上海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上,一直是金融及貿易等改革創新的先行者,中央政府更早在數年前,已經宣示要在二○二○年把上海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這次上海着手發展自由貿易區,其實是貫徹及邁向國際金融中心的必然過程,上海在這方面盡得中央的眷顧與祝福,其決心固然毋庸置疑,成功的機會也會很高,不能等閒視之。

體制缺陷阻礙發展

可是,無論上海有多大決心,根據目前內地的客觀環境,包括政治、經濟與金融的現有體制下,要很快實現理想、成功突圍,甚至威脅本港,可不是說說般容易。

其中一個理由,是我觀察年前上海積極催生的「國際板」,多次信誓旦旦表示已做好基本的籌備工作,可以很快推出,結果幾年來仍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如今更鮮有再提及此事。

見微知著,一個「國際板」尚且不能輕易突破體制獲得成功推出,更遑論今天項目這樣龐大,涵蓋領域如此廣泛,要擺平各式各樣的政治和經濟因素等顧慮,以及各方大小不同的利益談何容易。

因此,若自貿區要邁向成功之路,需要十分龐大的力量,而且會很漫長。

在國家政策中,因為要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上海自貿區擬開放的項目大多聚焦於金融改革方面,包括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允許設立外資銀行,民資與外資合辦的中外合資銀行、以及有限牌照銀行等。

試驗成功全國推廣

此外,允許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鼓勵在區內進行融資租賃業務,並且允許期貨交易所在區內建立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引入外地期貨商參與期貨交易。

以上種種,都是大眾所期望中國在改革開放下加速實現的事情。因此,上海在各方面先行先試,如果真的可順利推行,將意味日後試驗成功,可以在內地全方位推行,站在國家整體利益層面而言,理應值得高興。在此預祝成功,同時也可以當作是對本港保持競爭優勢上的砥礪。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