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減樓價 向下勢難擋

近日多個全新樓盤開售,定價均貼近或略低於二手價,可是就算位於同一區,新舊物業難以直接比較,很難斷言是減價。因此,當九龍站一個豪宅物業「劈價」推售貨尾,便分外矚目。由於屬貨尾,與同一樓盤的其他單位可比性很強,而定價又顯著低於條件類近的單位,可說是真正減價賣樓,意味着住宅樓價向下調整的趨勢,已經更為明確。

自從政府連番推出辣招稅及收緊按揭之後,樓市買家嚴格來說只得兩類。第一類是不受辣招影響的買家,主要屬首次置業或上車客,毋須繳付辣招稅,同時又因為購買的物業銀碼細,較易獲得按揭。第二類則是換樓客、公司客、非港人及投資者等,買樓要支付辣招稅,稅率可高達物業價格的兩成以上,變相買貴很多,發展商透過補貼稅款降低交易成本,完全可以理解。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字,在辣招稅實施後,大銀碼豪宅物業交投早已大幅萎縮,豪宅樓價亦輕微回落,由於幅度有限,難以彌補辣招稅衍生的高成本,始終無法扭轉冰封市況。現在發展商在推售豪宅貨尾時,不但定價下調,還補貼稅款,整體減幅超過兩成。雖然辣招稅不算是樓價的一部分,但由於發展商是真金白銀補貼,等於賣樓收益減少,與大減價在本質上無分別,惟有這樣才能吸引受辣招稅影響的買家入市,打破豪宅冰封的局面。

至於銀碼較細的上車物業,相信不會這麼快便要劈價,長遠而言則肯定殊途同歸。首次置業或上車買家,由於不用負擔額外的辣招稅成本,只要樓價稍為向下,便會覺得抵買,吸引他們入市顯然容易得多。換言之,這類物業的價格下調過程暫時不會很急速,等待一批購買力被消化後,才需要把樓價稍為下調,吸引下一批購買力。

可是,這個緩慢調整過程也不會很長久。首先,市場上究竟有多少這類「剛性買家」,入市動力能維持多久,從來沒有確切答案。而且在需求並不真的那麼剛性的同時,新供應卻有增無減,按政府的數字,目前待批預售樓花單位仍有近萬個。從簡單的供求曲線可知,供應大量增加而需求沒有同步擴大,均衡價格只有下跌一途,明減也好、以優惠變相減價也好,別無其他選擇。

當新盤開始減價,二手樓價要維持相對吸引力,最後亦只有跟減。無論是直接降價或補貼辣招稅,目的都是降低買樓的總成本,理應能吸引一些買家入市,稍為改善交投冰封的局面。不過,這極其量只是前奏,按揭利率上調才是真正戲肉,當供樓負擔上升令交易成本增加,而各項辣招仍在,樓價必定要劈得更深,才能相互抵銷,這些都是可預計得到,樓價向下是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