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來港上市計劃,與監管機構談判破裂,除顯示監管機構不願輕易給予豁免外,同時反映本港投資市場對阿里管理層對待投資者的做法有保留。
阿里○七年將旗下B2B業務分拆來港上市,並於去年將之私有化,令上市之初高追散戶損手,部分散戶損失更達66%。雖然公司股價上落,受市場因素影響,然而這經驗已使部分投資者對阿里有戒心。
即使是今年七月市傳阿里擬來港招股,當時已有散戶表明不會如當年B2B業務上市般,在招股時排隊認購,反而待上市後股價回軟,才是考慮吸納的機會。
阿里在B2B業務上市時,管理層曾指集團的策略是以用戶及員工利益為優先考慮,投資者的短期利益反而被置於兩者之後。是次阿里一直堅持以合夥人制度來港上市,除因主席馬雲與主要股東雅虎關係轉差外,亦因阿里管理層認為公司應如Google及facebook,透過管理層的牢固控制權阻止公司受資本市場的短視文化入侵。
馬雲這強勢作風,連美國投資者亦有保留,最明顯例子就是馬雲因應內地規管要求,將支付寶從阿里收歸旗下的爭議。
目前已成為阿里關聯企業的支付寶,原本是阿里直接持有的資產,因內地收緊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監管,之後將有關業務收歸馬雲個人旗下,但有關安排卻被指未有充分向主要股東雅虎的投資者作足夠披露,並間接使阿里與雅虎的關係轉趨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