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企積極來港 國際特色莫失

香港是華洋雜處的國際城市,也是不少國際企業欲進軍亞洲地區,尤其是內地市場的首選踏腳石,皆因香港奉行西方社會的法制和經濟發展模式,對內地國情亦有相當認識,可以充當外資進入內地的盲公竹。

不過近年的情況漸生變化,投資推廣署的資料顯示,近年引進的外資當中,中資企業的數目已經超過美國、英國等傳統外資,成為來港開展業務或擴展經營的境外資金主要來源。單以今年上半年為例,與中資有關的項目達五十一個,佔期內總數約百分之二十四,是各外資之冠。

從好的方面看,內企持續來港開展業務,證明香港始終是內地企業重視的一個營商據點。內地企業要走出境外,都會考慮以本港作為境外分公司或地區總部的選擇。而為數龐大,且在港設立業務據點又取得良好業務進展的內地企業,又會加強本港的吸引力,令更多內地企業提高來港投資的意欲。

無可否認,內企大舉進軍本港市場,近年愈來愈明顯,舉凡銀行、電訊、證券、餐飲、零售百貨以及房地產等,都見到內企的身影,而且不再是「志在參與,爭取經驗」的試點式經營,大有要問鼎一哥的氣勢。

事實上,內地企業在港發展歷史甚長,不過以往都是自成一隅,內地企業的生意夥伴都是以背景相同的企業為主,鮮能打入香港的核心商業主流。但自從香港回歸中國後,情況開始有變,內地企業在本港的地位和發展策略開始轉趨積極,再加上內地不少大型企業改為股份制企業後,引入先進的管理手法,又在本港及其他歐美市場上市,採取現代化的經營手法,逐漸擺脫中資企業予人「土」味十足的感覺。

從壞的方面看,內企進軍本港數目愈多,佔本港營商比重愈大,難免逐漸形成主導作用,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支配本港營商環境,構成一個不利於競爭以及招攬更多外資進駐的封閉體系,甚至擠走原本佔主導角色的本港華資企業。

來港企業出現「東進西退」現象,除了反映內地企業急速冒起之外,當然不能忽視歐美經濟體最近五年飽受金融海嘯蹂躪,企業破產的破產,被接管的被接管,大部分皆自顧不暇,根本無力向外拓展新天地,因此在港的投資排名榜被內地企業後來居上,並不出奇。

值得留意的是,隨着歐美經濟開始復甦,歐美企業對於來港開設公司的意欲是否依然強烈,抑或它們已經見異思遷,放棄以香港作踏腳石。另方面,亦有迹象顯示本港華資近年將投資重心外移,隨着內企在本港各行各業的佔有率提升,令人關注香港能否保持國際化商業城市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