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技法忌生搬硬套

曾經訪問全球多位金融名人,並著書講述價值投資法的Chartwell Capital創辦人陳惠仁表示,儘管時代變遷,尋找投資價值的法門依然一樣,但最重要是適應本地的市場環境;若將自己的一套投資交易方式,強行用到本地的市場,更可能會出現「反效果」。

陳惠仁表示,「價值投資法」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找出賺錢能力高於其資本成本(Cost of Capital)、但是股價又未被反映的企業,然後投入並等待其價值體現。

不諳港市場鎩羽而歸

陳惠仁又表示,當然最終極體現價值的方法,就是直接進入公司管理層的「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方式;惟陳氏稱,這種類似維權式(Activist)的投資方法,在本港不會受歡迎,亦很難實行,主要由於本港上市企業的控股股東的股權一般比較集中,難以像在美國等市場般容易。

陳惠仁指出,很多國際大投行的前著名交易員,雄心壯志到香港發展,但最終大部分均鎩羽而歸的原因,大部分亦是因為他們並不熟悉市場。

另外,陳惠仁又稱,這些著名交易員憑藉名氣,等閒一個基金的集資規模都超逾20億至30億美元,但亞洲很多資本市場的規模並與美國相比,1億美元的資本,已可能等於很多中小企的全數市值,因此很多巨型的基金,來到亞洲都發現「錢多刁(Deal)少」的煩惱,以致其基金風險對回報率不合比例,最終可能黯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