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去房產化穩增長

七月份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無論是投資、消費及出口等資料,還是信貸、物價及房地產等指標均勝市場預期。有指這表明中國經濟已處於"L形"觸底回升態勢,將對全球經濟復甦有很大的提振作用。

為何這些數據會勝預期?筆者認為最值得關注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內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9.7%,增幅較六月高0.8個百分點,是近五個月來最高,也遠超市場預期的9%,這意味內地經濟正擺脫下行頹勢並且企穩。另方面,企業開始補充庫存,擴大生產,從而拉動行業或產業的經濟增長,而七月份PPI跌幅收窄也表明內地工業經濟增長好轉。

穩匯率助進出口貿易

二是七月份的進出口貿易增長由負轉正。這反映在海外市場需求弱復甦的帶動下,內地進出口貿易正走出困境。而出口快速增長意味推動前幾年中國經濟增長引擎又再轉動,進口超預期的增長則表明中國內需正增強。

當然,內地進出口貿易增長能否企穩及持續還在於人民幣匯率穩定性。政府部門應密切關注,以便為進出口貿易增長創造更好條件。

三是作為衡量李克強經濟的一項重要指標,是內地七月發電量大幅增加,反映內地經濟運行已逐漸擺脫經濟弱勢。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七月全國發電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1%。這增速是一年來最高。

四是就七月份的資料來看,房地產投資仍是內地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其中新開工增速突出,同比增長8.4%,累計增速擴大4.6%。而房地產投資增長,明顯建立在七個月住房銷售房價連漲十四個月的基礎上。

經濟應以內需為主導

從上述分析看到,內地七月份的經濟增長開始企穩回升,主要在外部經濟好轉令出口增長、「微刺激」政策發揮作用和房地產投資仍是當前內地經濟增長主動力等。可是,就當前經濟增長最大動力來看,中國「房地產化」經濟特徵基本無變。若是如此,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或是句空話。

內地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及升級,就得改變早幾年對出口和以由債務推動投資的過度依賴,建立以內需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有學者估計,若中國家庭的消費佔比在未來十年提高到50%,就得讓年度消費佔GDP的比重增長提高4%,年均家庭消費增幅達10%以上。

因此,「房地產化」的經濟結構是不可能(因為「房地產化」的經濟特別是高房價不僅讓居民過度負擔,而且它對居民的消費有嚴重擠出效應)。因此,要讓中國經濟結構真正調整和增長方式轉型,就得從根本上改變「房地產化」經濟,既不把房地產作宏觀調控工具,也去除其賺錢與投資功能,否則經濟企穩回升是不可持續。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