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百貨業生存空間日益縮窄,剛發盈警的歲寶百貨(00312)首席財務官陳楚雯對本報表示,內地百貨業正面對電子商務及商業地產兩面夾擊,集團正改變業務形式,偏向超市及家電銷售,務求更貼近居民生活模式。
陳楚雯表示,內地百貨業收入分布走勢已顯示競爭愈見激烈,尤其是網上購物發展速度加快,但與此同時卻仍有不少新開百貨店,反映市場的供應持續,同時大型購物中心亦不斷加入市場競爭。
面對如斯競爭,本港上市的內地百貨股轉型及同業併購湧現。茂業國際(00848)去年購入A股大商股份後,今年再出手加碼大商至5%股權;春天百貨(00331)賣盤予老牌百貨集團北京王府井;上月起更名為銀泰商業(01833),擬淡化百貨業務;外資百貨百盛集團(03368)創始人鍾廷森於五月底復出掌舵經營,繼續去年的關店策略。
事實上,外資大行普遍看淡百貨業。瑞銀曾對內地百貨業態度審慎,料其下行情況將維持兩至三年。又指,市場持續投資在飽和地區,令供應過剩情況惡化。而新的零售模式包括電子商務及購物中心,亦將侵蝕百貨公司旗下品牌的議價能力,估計百貨業今、明兩年將「跑輸大市」。
陳楚雯認為,業內最急切解決的是成本控制,其中人手成本問題較大。歲寶剛就今年上半年業績發出盈警,原因包括現有百貨店的直接銷售額及專營銷售收取的佣金收入有溫和跌幅;集團經營租賃、行政、員工及其他營運成本持續增加等。
「以往不少同行以百貨業務模式單一發展,因此較着重百貨店的地理位置,但現時租金成本增加、優越的地理位置買少見少,因此有同行會選擇與房地產企業合作。」她形容,此舉「進可攻、退可守」,因零售業務可減少租金成本之餘,地產項目更有機會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