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數字分析以外的故事

很喜歡去旅遊,以及和行業以外,又或者同年齡組合以外的人聊天。雖然是為了輕鬆,但偶然亦可以發掘到一些投資想法。昨天交稿之後,便又和幾位非金融業同學聚餐,想必又會天南地北的聊個痛快。

其中一位同學,算是香港僅餘搞科技創業的精英。當然,願意去創業,並不代表一定成功,尤其是在興衰周期快如閃電的科技行業。不過,他偏偏就有這種本事,兩次創業都成功,兩次有其他更大公司,願意出數以千萬美元計的代價去收購他的公司。

頭一趟的系統集成公司,他覺得自己是做實業的,買家出的價錢,還不如他公司兩年的營業額,決定不賣。奈何,他賣的集成系統,又或者伺服器,可能是有實體兼可觸摸的感覺。偏偏他的客戶,有極大比例含有泡沫成分,要麼是風險投資基金支持的虛浮網站;要麼,就是拿了家族錢,滿懷幻想,未打過工,一心想過搞科網令家長另眼相看的富二三代。

最後,沒有賣盤的他,眼看生意江河日下,便想碰碰運氣,跟我報讀了同一個主要在北京上課的行政人員管理碩士課程(EMBA)。但他就是有矽谷精神,花費了那麼多氣力去了解國情,最終卻斷定這個市場不是他的一杯茶。

之後,二度創業時就心無旁騖,努力開拓海外市場。看他口中「球球」聲,又或者「Mill Mill」聲,我又鸚鵡學舌的跟尾說,但過了一段時間才知道,我說時心中想的是港元,又或者人民幣,惟人家心中所想的,卻全都是美元,這亦是決心打世界波,和打本地波之間的分別。

另一位同學,亦是當時所報讀課程的港人班長。其時,班長還在一家北歐零件公司,出任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讀完這個課程,班長更被公司提升為全球人力資源部老總,要舉家遷到北歐總部所在地上班,升級為真正的國際級行政人員。不過,兄台卻絕對是港產專才,並非西方國家訓練出來的偽同胞。

不應局限發展空間

兩位人兄令我明白到,香港人未來的空間,不一定是在神州大地。或許,海外一些沒那麼多「海歸精英」的地方,更容得下一香港人,去幫忙中、小外商,做大中華區的生意。最後,亦想順帶一提,一個數據並不能呈現出來的故事。話說,銀行家酒友太太,自從由高尚職業提早退休後,一直醉心學習跳佛明哥舞。由於西班牙導師的關係,認識了一群居港的西班牙人。很多人因生活,跑來香港開餐廳和教跳舞都變得愈來愈勤快,這跟從前那種愛理不理的態度,明顯是有天淵之別。

早前,姊姊到西班牙旅遊,亦發現當地人熱情推銷,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歐元區上周宣布的七月份採購經理指數,忽然升至兩年高位50.1。這些,就是數字以外,人的故事。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