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買美股如踩鋼線

美股道指仍然在歷史高位徘徊,內地A股卻繼續奄奄一息,上升乏力。無可否認美國經濟正處漸漸復甦之中,但須知道以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一日未能退市即表示仍然在深切治療病房。因此,如果稱美股目前水平叫做抵買,則筆者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也不會認同。

事實上,被稱為「巴菲特指標」的美國股票總市值對GNP(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經升至112.1%,屬中度估值過高,也表示持有美股需要承受的風險已經相當高。

不過,跟紅頂白是投資市場的慣常現象,筆者見到愈來愈多財經專家建議公積金的投資要選擇美股基金,一些從未投資美股的朋友也開始對美國股票或基金有興趣,均認為美股仍有不少上升空間。

筆者無意為美股估頂,不過非常認同一位市場前輩曾經作的比喻,股價的高低與相對應的風險,就好比在甚麼高度走鋼線一樣。如果一個人走在三呎高的鋼線上,即使跌下來傷極有限,相反,在三百公尺高空上走鋼線,一旦失手下跌難免粉身碎骨。

利率市場化不可逆轉

近年內銀受到一連串的壞消息打擊,包括地方政府平台貸款風險、內地經濟下行帶來的不良貸款風險、影子銀行和理財產品的爆煲風險、錢荒,以及近期的全面開放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一直以來內地銀行是受高度保護的行業,當局為存款利率定上限,為貸款利率定下限,導致存貸利率差距高達約300個基點,因此被稱為暴利的行業。事實上,一眾上市內銀的股東資金回報率(ROE)動輒高達二十多個百分點,難怪令人眼紅,因此,銀行業改革之聲不絕,利率市場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方向。

有朋友問筆者今次取消貸款利率0.7倍下限對內銀股的影響。表面上,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等於廢了銀行一臂,因為銀行之間可以打價格戰,定價過高的銀行可能失去客戶,但實際上,銀行的定價需要顧及自身經營和資金成本,選擇客戶需趨向嚴謹並以客戶的質素實施貸款利率差別化管理,長遠有助促進內銀改革業務結構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此外,目前內地貸款市場的情況是供不應求,表示銀行是議價能力較強的一方。事實上,以基準貸款利率以下定價的貸款只佔總貸款規模的11.44%,以基準貸款利率定價的貸款佔23.79%,而有64.77%的銀行貸款是在基準貸款利率之上,但即使如此,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仍大幅低於民間市場利率。

寧買低殘中資金融股

大家要知道,內銀貸款的供應量仍然受到兩大緊箍咒: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20%,中小型金融機構17%),以及貸款對存款比率不得超過75%的限制,再加上要滿足流動性要求和資本充足率要求,內銀要不惜一切競爭貸款的機會極微,因此,開放貸款利率對內銀的實際影響有限。

總結,筆者寧願買前景有隱憂但股價卻已因此而跌至谷底的中資金融股,也不想下注看似如日中天但股價已超額反映的美股。

市場先生

有「散戶Blog王」之稱的市場先生,對國際及內地金融股有精闢獨到的研究,亦為金融股的忠實支持者。市場先生深信價值投資可達至財務自由,追隨巴菲特、格雷厄姆等大師的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