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技術在過去十年突飛猛進,唯獨電池技術停滯不前。回想十年前用的簡單功能手機,充電一次可用兩、三日,今日的智能手機電池續航隨時不足一日。其實,內裏的電池技術仍是一樣,多年來無重大突破。電源技術原地踏步,拖累其他科技的發展。
美國科技網誌Christopher Mims,引用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聯席總監Joseph A. Paradiso,在○五年發表的一幅圖表,見到電池技術發展的不濟。圖表以九○年作基數,磁碟容量二十五年來急升逾千倍,處理器速度和記憶體容量也進步了百倍,無線傳送數據速率也提升超過十倍。只有電池容量僅改善一倍,自九九年以後未見改進。
Mims道出更令人失望的一句:即使圖表再畫下去至今日,電池走勢也只保持橫行。回看過去二十年,鋰電池成為主流技術,連同九十年代尾加入消費者市場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至今所用的仍是這些技術。但是當科技愈進步,耗電自然愈多,這些電池技術已不夠應付。
現在的智能手機賣點是大容量電池,可做到一整天的電池續航已很威威。可是無大屏幕又怎容得下這麼大容量的電池,但同時屏幕又是手機中最耗電的元件,實在矛盾。
若電池技術可做得體積更小,電量更多,則可應用在不同裝置,例如上期討論過的智能手錶。據傳聞消息,蘋果的iWatch遲遲未見蹤影,其中部分原因正是電池壽命問題,相信電池技術一旦突破,將可推動其他科技發展。
電池市場如此龐大,僅是鋰電池也超過600億美元,技術發展又怎麼會裹足不前。電池其中一項技術困難是受制於物理限制,近年有點兒進步的磷酸鐵鋰電池(LFP),被形容為電動車救星,也只不過改用低成本和環保材料,容量還未見大突破。
電池是流動科技的核心技術,若繼續停滯不前,只會拖累其他科技發展。
艾雲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