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活像洩氣的皮球,已是大家公認的實況,問題在於洩氣的速度有多快,洩走的氣量有多大。滙豐剛公布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數據,揭示內地經濟持續放緩之餘,也掀起市場對中央插手救市的憧憬。
滙豐六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初值為四十七點七,較五月份再跌○點五,數據比市場預期的數值更低,不僅創去年八月以來最低水平,是連續第四個月錄得倒退,也是連續第三個月低於五十點的盛衰分界線。
在分項數據中,產出、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等項目持續萎縮,反映內地製造業面對的形勢愈來愈嚴峻。值得留意是就業指數降至四十七點三,創二○○九年三月以來新低,當時的數值是四十七點一,就業前景嚴峻,可能催使中央政府考慮推出措施重振就業市場。
滙豐公布的內地數據乏善足陳,但若配合官方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來看,情況未必屬於高危狀態。去年十月份至今,官方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一直處於五十點以上,尚未跌穿警戒線。官方數據樣本主要來自國企或大型企業,滙豐數據則主要量度中小企的製造業前景,顯示內地大型企業的情況仍然稍佳。
鑑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明確表示,中央政府對中國經濟增長設定的下限是百分之七點五,能夠容忍的底線是百分之七,不允許經濟跌穿這個水平。以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第二季全部低於五十點的表現看,內地經濟第二季增幅想守穩百分之七這個關口,難免面對一定壓力。
市場憧憬中央推出救市措施,包括放寬銀根、微調宏觀調控的緊縮尺度等等,與其說是有實際需要,不如說是市場人士一廂情願的想法,擺脫不了倚賴政府政策去推動市場向好的舊思維模式。過去兩年,儘管國際環境風起雲湧,內地經濟也面對重重困難,但人民銀行合共只調整過四次存款準備金率,一一年及一二年各調低兩次,每次半個百分點,反映人行對於運用貨幣政策的手段非常審慎,減少全球央行競相放水下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擾亂。
與去年比較,目前外圍環境穩中向好,歐洲債務危機暫時沒有新的惡化迹象,美國經濟逐步復甦,即使至今仍無法肯定聯儲局一旦收緊量寬政策後,美國表面風光的經濟好景是否如常,但就目前所見,外圍因素拖累中國經濟增長的風險已大減。
對中央官員來說,今次公布的數據如同發出預警,提醒他們須及早作出防備和應對,一旦第二季經濟增速低於新底線,會否觸發中央加快出手救市,抑或觀察多幾個月的數據變化再作打算,既考驗官員對於經濟形勢判斷的眼光,也是考驗他們與市場溝通和管理民眾預期手腕的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