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報道,有知名分析員轉型創辦對沖基金,兩年多後卻因形勢困難,最終由自己做老細,重返打工行列。其於訪問中表示,好像惠理基金般的成功例子,要靠過去二十年出現長期牛市,才有機會出現。
自己作為資產管理的同業,固然明白眼下市況的艱鉅兇險之處:大市忽上忽落,流通性奇低,兼且去向也可以因為某中外財金官員的半句說話,而立即一百八十度扭轉,操作的難度是近年以來前所未見的高。可是,自己卻仍然不同意「對沖基金需要牛市才能有成就」這個說法,而還是樂觀地秉持「日日是好日」的信念。
信奉「日日是好日」,是因為現在對沖基金可用的工具、槓桿,和參與環球市場的自由度、方便程度,與二十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昔日的資產管理,以長倉為主導,當然要上升才是好日;但透過期指、期權、外匯和海外股票、ETFs,可以組成大量不同的策略,故此不論升市、跌市,抑或是兩極化發展、互有升跌的市況,都存在獲利的機會。
自己對該對沖基金只運作兩年,便宣告放棄,頗感惋惜。因為其實要吸引投資者,最重要的並不是短期的盈利能力,而是基金長期的整體表現。要建構足夠的往績供潛在客戶參考,非經十年八載,跨越牛熊,難以輕言完備。故此兩年時間是不足夠,自己的感覺是過早「止蝕」。
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過程,需要時間醞釀,最重要是取得成績,展示出在反覆出現的順流逆流中,組合仍能夠維持中庸之道:在升市時要能攻,卻不能過度興奮,變了「牛仔」;跌市則要能守,而不致過於恐慌,甚至乎過度做淡而受傷,總而言之是不能失控。
所以除賺取的回報之外,穩定度和一致性也是投資者關心的課題。故此,一如昨日所講,希望自己即使剛剛被抬出場,都可以迅速重拾鬥志,再接再厲,就是有這方面的考慮。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