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炒神:外國人炒港樓 講膽識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卻是投資者樂園,正如來自加拿大、目前長居香港的作家兼商人戴龍(Christopher Dillon),他在港居住逾廿年,多年來藉着物業市場為資產翻了數倍又數倍,近年更以自身經驗出書,分析不同地方的買樓須知,勢要建立地產版的《Lonely Planet》王國,究竟這位外國人如何在港買樓致富?

戴龍着重價值投資,勢要長線為資產增值,故在別人恐慌時尤其進取,目標是低吸高沽去獲利。他指:「市場上估值過低的資產比比皆是,只在於投資者有冇Guts(膽識),夠膽做到人棄我取,便可獲利!」

翻新舊單位賣貴幾倍

如○二年他用100萬元首次買入位於中環約1,000呎的商用單位,作辦公室之用,「單位價格十分便宜,即使單位冇門鎖,地面又有滲水問題,一片頹垣敗瓦,但用了約17萬裝修費,已能解決相關問題,最後在○七年更以約400萬元賣出。」他不僅賺近4倍利潤,更可省下數年來的辦公室租金。另他亦曾於○五年在黃竹坑買入一個3,500呎的工廠單位,價值188萬元,當時單位同樣是混亂不堪,但在裝修過後便已變身成Studio,出租給專業攝影師,更於一○年以逾1,000萬元賣出。

眼見現時樓價居高不下,不少港人均會追悔為何不在○三年沙士時入市呢?事實上,當時亂象叢生,社會一片死寂,不少市民因擔心後市而卻步,但戴龍則認為樓價再下行風險不大,便於○四年在薄扶林買入一個2,200呎的單位自住,當時值1,100萬元,但據網上資料,該區逾2,000呎單位已叫價逾5,000萬元,同樣以倍數升值,惟他不打算出售獲利,「去年樓價已炒至過熱,近日雖有調整壓力,但不會大跌,故我對樓市抱中立態度,暫時不買不賣,僅持有這個自住單位。」

靠REITs賺埋內房升幅

既能在樓市賺得盆滿缽滿,當然會食髓知味,惟香港樓市有見頂迹象,加上政府出辣招調控,故戴龍於三年前已轉戰日本樓市,在東京市中心地域持有四個小型單位收租,每年租金回報高達10%,「一○年我在東京買入一個約110呎的細單位,僅需約40萬港元,便可收取每月近4,000元的租金回報,但在香港的話,分分鐘只夠買一個車位!」

另戴龍亦看好內地樓市,可惜受中央政策所限,外國人很難買賣內地物業,他惟有轉攻內地房產信託基金(REITs)分一杯羹,「內房股價在短期內依舊反覆波動,但長遠只會上升!」他對廣州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樂觀,「目前廣州猶如一隻醜小鴨,終有一天變成北京、上海、深圳等形象鮮明的城市,當地房價定會繼續上升。」因此,早期房產基金受息率政策影響而捱沽,他便趁機吸納越秀房產(00405)作長線持有,不僅有上升潛力,明年股息預期更逾7%。

涉足股債黃金散風險

戴龍除在樓市搵食,同時亦會投資股票、黃金、債券基金等資產,以分散投資風險。他預料港股將有重創,現正增持現金吼入市時機,「港股受市場情緒牽引,經常徘徊在高漲及憂慮之間,令恒指如坐過山車般日升日跌數百點。我不會估計恒指會跌至甚麼水平,反會留意市場於何時出現驚慌情緒,屆時便是入市機會。」如早前利豐(00494)股價受壞消息影響而下挫,但他認為利豐的管理質素不俗,將是優質潛力股,故他趁機buy and hold(買入並持有)。

公關文化界中覓商機

戴龍雖是老外,但早已視香港為「家」,「我於八九年來到亞洲,先在日本定居三年,適逢日本經濟由盛轉衰,便決定移居香港發展,正值本港經濟的起飛階段,此後可謂一帆風順!」他於九五年自組公司從事公關業務,主要幫助客戶撰寫年報、演講詞等。

憑經驗出書教買樓

除可在金融場上買入平貨,他亦於文化界發現商機,「身邊有不少外國朋友想在港置業,但市場缺乏英文版的買樓天書,所以我便以過來人的經驗出書寫下在港買賣物業須知,後來更加推日本及中國兩個系列。」

他稱:「我寫買樓天書,就如同做緊市場研究,有利我在金融場上的決定,兩者可謂相輔相成!」他現正搜集資料,為第四本天書做準備,「目前仍未決定會寫哪個地方,但應會是亞太地區。」他笑言,書中內容重視實用性,不久將來或會成為各地準業主的投資指南,就像地產版的《Lonely P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