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紅籌之父」之稱、CVC私募基金董事合夥人兼大中華區主席梁伯韜狠批近年投資銀行為了「搶生意」,將新股(IPO)定價過高,以致上市後股價「潛水」,投資者「輸到怕」而不再願意投資新股,現時新股市場萎縮是投行「自食其果」。他更直言,H股黃金年代難復再,中資股暫時「無運行」!
梁伯韜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H股已「愈來愈難做」,因為大型國企已愈來愈少,現時國資委只剩約五、六十間央企,「每間大行都是爭取大型國企上市,競爭白熱化,俗稱elephant hunting,好似打獵咁!IPO(首次公開發售)點可能有十幾個帳簿管理人,以前最多只有兩、三間。」
他又表示,國企老總為成功將企業上市,但又不太熟悉資本市場,以為愈多包銷商愈好,「諗住夾手夾腳抬起佢上市,又諗住畀你(投行)入來做包銷,要幫我(企業)找基礎投資者或者硬包銷,卒之有十幾間做帳簿管理人,反而有反效果,唔係多就賣到(股),反而仲會打交!唔敢同個客(企業)講真話,怕被人(其他包銷商)篤,只有講假話。
他又說:「本來企業值10倍PE(市盈率),為咗爭生意,講到15、20倍,根本超越市場承受,最後推出時15倍去不到,最多妥協降到12倍,但都係偏高,推出都係死,投資者輸咗錢就唔再嚟。」梁伯韜笑言:「十幾間做唔到又唔使自己孭飛,大把人陪!但得兩、三間就冇得推搪。」「一個和尚擔水食,十個和尚無水食,十幾個更加無得食,仲做得好喎添!」
除投行把關不好外,梁伯韜說,近年投資者對中資企業欠缺信心,與內地宏觀經濟有關。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盈利受影響,加上近年市況太波動,基金經理都不再追求「超表現」,因為分分鐘或更差,與指數表現相若,投資者已「收貨」,因此基金經理投資策略傾向保守,寧願買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非指數成分股很少會留意,即使是藍籌股,個別更不入二十大成交榜,因此近一、兩年H股陷入低潮。
他又說,新股市場萎縮,雖然不至於如A股需要暫停發行,但投資者對中資企業興趣已下降,多個板塊如內銀、資源、新能源、內房、內險等表現均不好,未來只有「揀股不揀市」。H股短期要繼續面對困難與挑戰,未來一、兩年,本港新股集資額重上全球排名首三位有難度,分分鐘首五名不保。「我相信阿里巴巴來港上市機會大,但要視乎何年上市,如果不是今年,香港就難入三甲。」
(H股廿周年系列報道之二)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盈利受影響
‧近年美國上市民企在企業管治及帳目發生問題,令投資者對中資企業有戒心
‧近年市況波動,基金經理投資策略傾向保守,非成分股或在指數比重不高股份不獲垂青
內患
‧上市時投資銀行定價過高,把關不好
‧國企老闆及管理層沒有延續性
記者梁慧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