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上市廿載 改革大功未全

二十年前的今天,內地第一隻國企股青島啤酒在港首天掛牌,揭開國企股浩浩蕩蕩來港上市的序幕,也成為本港證券市場日後高速發展的里程碑。自此以後,國企來港上市絡繹於途,經過廿年來的苦心鑽營和成果累積,到目前止,內地各主要行業的龍頭公司,基本上已來港以國企股或紅籌股形式上市,成為本港股市重要一員。

究竟國企股在本港股市有多重要,事實就是最有力的說明。資料顯示,目前在港上市的國企股合共一百七十六隻,佔本港上市公司總數約百分之十一,其中在主板上市的佔一百五十隻,在創業板上市的佔二十六隻。被視為港股指標的恒生指數,最初拒絕加入H股做成分股,時至今日,恒指五十隻成分股中,國企股佔去十一隻,比重達百分之二十二,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十年前H股市值僅佔港股市值百分之○點六一,加上紅籌股的佔比也只有百分之四點七八,說國企股當時是聊備一格,並不過分。但目前中資企業在港股市值的佔比,已躍升至四成二,每日平均成交額更由當年約一成,急升至現時超過一半。以目前情況而論,中資企業與港股市場已融為一體。

從企業上市數目及新股集資金額的角度看,國企來港上市可謂成績蜚然,既充實了國企的資本實力,也令港股市場企業陣容更趨鼎盛,迅速冒起成為具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不過從國企本身的改革目標以及本港要站穩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角度看,成績不僅未敢恭維,而且隱憂重重,必須及早正視。

例如香港和內地在監管上有不同的基準,寬緊尺度有異,是長期困擾H股投資者,以及令監管機構手足無措的難題,這些長期存在的問題,過了二十年仍未解決,無論是基於社會制度不同或監管理念的差異,都必須認真處理,以免拖慢本港及內地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此外,國企表面上實行股份制,以現代經營模式為主,但由於控制權仍牢牢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對國企有生殺大權,市場開放程度不足,大型國企享有壟斷優勢,骨子裏仍然甩不掉官股習氣,在企業策略、資源運用、風險管理以及對股東負責等方面,與現代企業的理念仍然有一大段距離。

對港股市場而言,令本港賴以成功躋身國際金融中心的內地企業,雖然已過了上市高峰期,來港上市步伐漸呈放慢,但應該遠未完結。香港要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除了繼續向內地企業招手,亦要致力爭取其他海外市場的企業上市來源。若不思求變,遇難而退,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地位,必會隨着上海等內地一線城市的冒起而節節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