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上市 A股最痛

滬深股市昨天又插水,跌幅超過百分之二,市場歸咎新股上市(IPO)有可能在本月底重啟,觸發恐慌性拋售。目前世界各地股市都努力爭取新股上市,希望IPO有高排名省招牌,內地股民卻非常抗拒,令境外投資者匪夷所思。如果不明白背後的制度問題,的確很難理解為何有如此不同的結果。內地自去年十月起已沒有新股上市,總不可能無止境地拖下去,問題是市場真的能承受嗎?

A股重啟IPO首先要面對大石砸死蟹的困局。雖然中證監早前透過強制自我審查,迫使二百多家企業主動撤銷上市申請,但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正在排隊等上市的仍有七百多家。如以每年約有一百五十家企業上市的速度,排在隊尾的隨時要等五年以上,由於積壓申請眾多,當局急於重啟新股上市屬情理之中,獲批上市的企業更不會放棄千載難逢的機會,好歹都要上。

根據中證監六月公布的新規則,企業可在獲批准後的一年內,自行選擇上市時間。不過,由於新股源源不絕,加上擔心政策一變便一去無回頭,可以肯定他們不會理會市旺市淡,都會爭取第一時間完成集資。市場昨天傳出本月底可能有數十隻新股採用批量式發行,不是沒可能的。這顯然有別於其他股市在市淡時新股紛紛縮沙,IPO吸走資金拖冧A股,便絕非杞人憂天。

企業不願放過上市機會,於是引伸出圈錢問題。由於上市集資可一不可再,有理無理都要盡量籌集最多錢。根據以往經驗,上市保薦人會為企業悉心包裝,然後定出非常高的招股價,集資較實際所需超出幾十倍是司空見慣,股市進一步失血,二級市場交投更慘淡。如果幾百隻新股統統照辦煮碗,後果可想而知。

但話得說回來,這麼多資金願意高價買新股,證明市場需求大,何懼之有?這正好凸顯內地股民非理性的一面,也是A股失敗的象徵。很多所謂的「打新敢死隊」只想炒短線,等人接火棒,可惜大多數落得引火自焚的下場。另一方面,很多企業把集資所得袋袋平安後,便露出原來面目,業績大走樣,大股東散水,嚇怕長線投資者之餘,同時逼更多人犯險炒短線,是理性地選擇做非理性的事。

中證監當然明白新股市場的癥結,在新推出的上市規則中,亦看到有心做點事,例如要求企業加強訊息披露,並揚言如有造假,必定嚴懲保薦人。可是中證監又講明,不會人為地調控上市節奏,更不會干預新股定價,說是落實市場化,但更像緊跟中央在倒逼市場改革。正如錢荒逼銀行整頓,重啟新股上市則逼股市自行調節歸位。在當前經濟放緩資金短缺等負面因素疊加下,先不說改革的成功率,A股已肯定有排震,港股也難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