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二」瘋搶 估凹價敲警鐘

港府推出白表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政策以來,一直引起不少爭議,各方既懷疑政策的成效,也質疑批出的五千個名額,是否切合市場情況。「白居二」政策推出時間尚短,成敗暫難定奪,但毋庸置疑的是,自從首批「白居二」買家出現,甫即成為市場新亮點,瘋狂搶樓的戰績隨處可見。

居屋二手市場交投向來平穩,今次能夠脫胎換骨,頓成市場搶手貨,而且成交價格不斷創新高,直逼同區私人住宅市場水平,全拜居屋新政策所賜。這既有新政策本身的因素推波助瀾,也結合了一手市場受制於新的銷售規管條例,以及二手市場被「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凍結購買力的客觀環境,可說是時勢造「瘋狂」。

根據港府的規定,「白居二」買家無論在置業紀錄、收入水平及資產總額方面均有嚴格規定,銀行對於承做居屋按揭,亦有一套既定標準,參考各種因素,「白居二」買家可以購買的居屋價錢其實有數得計,若無其他人士無償給予財政支持,「白居二」買家面對現時部分狂飆的居屋樓價,也只能望樓興嘆。

究竟首批「白居二」客入市掀起的旋風是否在港府預期內,會否對第二批「白居二」客構成影響,「白居二」五千個名額爆滿後,會否再加推,暫時無法得知。不過銀行業已留意到市場出現高價追盤的「白居二」成交個案,部分買家更無法獲得銀行「估足價」承做按揭,反映炒賣活動逐漸「過火位」。

平情而論,銀行業在商言商,對按揭貸款的風險高低,借款人信貸質素的好壞,比任何人都會更緊張。居屋既有房委會提供長達三十年的擔保,風險應屬最低,提供的按揭條件也可較優惠。不過現在反而出現估值不足情況,隨時令準買家失去預算,相信銀行業並非想與政府唱對台,而是考慮到居屋樓價升幅駭人,承做這類「穩陣」物業,再無「穩陣」可言,為免再接燙手山芋,必須收緊估值政策,為按揭業務建立第一道安全防線。

為了配合「白居二」政策,金融管理局曾去函銀行業,指出銀行可根據「白居二」借款人的情況,彈性處理壓力測試安排,潛台詞是希望「白居二」客更易取得銀行貸款。金管局的出發點可能出於好意,但小心「好心做壞事」,將風險承受力不足的人士納入按揭借款群,令他們面對日後利率回升時因無力還款而成為違約一族。

過去幾年,港府不斷出招遏抑樓價,原意是想冷卻炒風,穩定樓市,便利港人置業,結果反而打亂了樓市的陣腳,對置業有實際需求的港人,也要跨過更高的門檻,才可一圓置業夢。現在一邊放、一邊收,兩者要取得平衡固然不易,一旦處理失當,更可能造成港人、業界、港府全輸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