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短缺的問題,對香港經濟發展的影響開始浮現,較早時貨櫃碼頭工潮已經是個警號。很多中小企均表示,工資高、租金高、材料來價高,這「三高」雖然壓得中小企幾乎喘不過氣來,但致命傷,還是勞工短缺問題,當中尤以飲食業、零售業、酒店業、建造業和製造業等,人手不足情況最為嚴重。
坊間有人提出:特區政府應開始探討「輸入外勞」的可行性。對此,筆者也有同感,認為長遠來說,香港確有需要制訂一個既能優先保障本地勞工權益,亦有助提升香港生產力的「外勞政策」。但在輸入外勞前,有何辦法短期內紓緩多個行業的人手不足?筆者建議當局不妨從兩方面着手:一是盡快向勞動市場輸入「生力軍」;二是設法留住「老牌軍」。
先說「生力軍」,最大批的生力軍,莫過於每年數以萬計的中學畢業生。在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大批青年人中學畢業,只有兩成左右能進入大學,超過七成畢業生變成「失業軍」,令當時的特區政府面對很大壓力,於是陸續推出「展翅計劃」、「毅進計劃」及「副學士」課程等,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推遲他們的就業時間,避免把失業率推向更高,減少對社會的震盪。
十幾年前「人求事」,政府設法把青年人的就業時間推遲,收緊勞動力;現今「事求人」,政府是否應鼓勵青年人早日就業,不用再「先培訓,後工作」,而是「一邊工作,一邊進修」,把勞動力盡早「釋放」出來。
當然,政府於「在職培訓」方面須加以配合,要使到就業的青年人感到有向上流動的機會。例如職訓局可考慮設立學位課程等,讓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學習,除提高知識和技能,還可得到學位資格,為社會所認同,有機會提升職位,在更高崗位上發揮才華。相信這對於種種原因而未能跨進大學校門的年輕人來說,肯定是一大鼓勵。如此一來,既可盡快為勞動市場提供生力軍,亦可為在職青年提供上進機會,相得益彰也。
至於「老牌軍」,主要是指那批接近六十歲面臨退休的僱員。以前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今天的香港,已成全球人均最長壽城市,男女平均壽命逾八十歲,五十五歲至六十歲仍活力充沛的大有人在,若強迫他們退休,實在是人才和人力的浪費。尤其現在香港勞工短缺和人才渴求,這批業務熟練、人脈廣泛的資深員工更應是公司之寶。
若把退休年齡推遲五年,對員工本身來說,可多幾年發揮才幹,多幾年薪金收入;對公司來說,資深員工的工作效率和質素較有保證,同時他們豐富的經驗有助帶動「生力軍」成長;對政府來說,除可減緩社會生產力的流失,並可減輕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社會福利負擔。
數月前,筆者應邀出席一論壇,探討退休年齡問題,當時已提出政府應帶頭延遲公務員的退休年齡,為私人機構作出榜樣。香港如能善用本地的「生力軍」和「老牌軍」,對紓解勞工短缺肯定有所幫助。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