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大鱷懶理職銜

在剛過去48小時,北美最熱門的話題是摩根大通的主席及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的雙重角色是否需要「斬件」;行政總裁(CEO)管理集團的運作,主席則專注董事局事宜。結果在摩通股東大會上,支持把職位斬件的股東比率只得三成二,戴蒙保住雙職,贏了一仗。其實戴蒙早已公開表態,如果他被削權,有機會自動請辭,市場分析指如戴蒙離去,摩通市值會蒸發約20億美元。

在投資的領域,或應說資產管理公司,更重要的角色是投資總監(CIO)一職。CEO是管理公司的運作,CIO專注投資,如果創業者也善於管理資產,可能擔當主席加上CIO雙重角色,不是太多人會喜歡花時間在行政上,即CEO一職。

絕對回報衡量表現

去到對沖基金的領域,公司創辦人更不大着重名稱,我認識的一些行家,管理接近10億美元資產,名片上只印上自己名稱,幾「靚」的名銜其實並不重要,在此領域,絕對回報才是真正的「衡量尺」,話知你叫「賺錢之神」或「股神」,不斷賠錢的一定是「衰神」!

剛談完摩通的「大事」,又怎可以不談Morgan Stanley及高盛的江湖「八卦」事!歐洲有顧問公司做了一個研究,談到哪間投行/金融機構最好「Pay」,最出得起錢的是摩通,跟着便是大摩及高盛。有報道指,最「出得起錢」的那間,薪酬相比同行可高出最多20%,這不是小數目。大行出花紅季節通常在第一季「確認」,如一些重要職位是需要三個月通知,相信第三季業內有不少人事上的「大動作」。一些公司如願意「Buy Out」人才,「大動作」其實已啟動!單是在五月,已有兩位朋友對我說要「轉會」了,wish them luck!

踏入初夏轉會高潮

轉會旺季在第二季尾,第三季頭!初夏到盛夏除了是放假季節,「轉會」人士也會在相對的淡季度過他們的適應期(Induction Period)。在此領域,我所說的是有經驗的銀行家或交易員,而有相對經驗者,簡稱為「Experienced Hire」。在我的工作範圍,也有機會和新入行的投行新丁在「集中營」(Boot Camp)分享,「初哥」(Analyst)及「阿蘇」(Associate)的訓練,很多也是在初夏進行。

結束前還有個小故事,剛在蘭桂坊和一位很有經驗的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分析師碰面。和對沖基金一樣,現時最難的事情是「集資」,這仁兄已離開他的「主場」有三年之久。他是美籍華僑,來亞洲闖天下,由於事業高峰已過(出自他口裏),又有一些積蓄(數百萬美元風險資金),眼見近來北美股市行情大好,問我如何可穩定「賺硬」?我在此用互動形式作總結:

風險與價值兩面睇

問:Ed(筆者),無限QE在美國持續,甚麼谷歌、道指、S&P也大漲,我有數百萬操作資金,是否好過做另類生意?

答:一小撮人的目標回報是「高」單位數字,但你和我也知道,市場沒有永遠明星,更難的事情是日曆年「正」回報。一次勁賠,足以致命!

問:現在雖像少了人進場,這是相對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時的「極端」行為,難以看清現時是否泡沫的盡頭或叫高潮,抑或是新牛市開始?

答:無人可準確解答,更重要的是,如你相信此投資哲學,是手持強勢「主力股」,在可承受的風險內進場。要謹記,一有投資部位便有風險,但危機或風險可以兩面睇,這或是價值的真正所在之處!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投資經驗逾20年,曾任全球最大型倫敦上市對沖基金地區主管,目前為一家族資產公司董事局成員,活躍於流動與非流動策略,以環球長短倉為主打,並曾撰寫數本金融著作。他於○六年組織哈利車隊 Ride 4 Hope,盼望在金融以外做有意義的事情,作另類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