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投行精英跌落凡間

香港是個金融城市,金融業興衰影響不少年輕人的前途。在金融海嘯前,環球金融業發展驕人,投資銀行家的薪水成為職場神話,大學的計量金融和環球商業更是中學尖子的首選課程。

金融海嘯對環球經濟帶來極大衝擊,有宏觀亦有政策因素,偏高的工資水平和鼓勵冒險的薪酬結構,成為金融危機的元兇之一。金融業的工資是否長期比其他行業偏高?為甚麼工資會高於其他行業?

薪酬循環有迹可尋

經濟學者Philippon and Reshef剛發表一份關於美國金融業工資和人力資本的研究報告,他們將美國金融業於上世紀初至金融海嘯前的發展分成三個階段:

(一)一九○九至一九三三年,美國金融業是個提供高薪予高教育水平人才的行業。以教育水平而言,金融業僱員持有中學畢業以上學歷的比例,相對整體非農業行業比例高出17%;平均工資可高出50%。

(二)一九三三至一九八○年,美國金融業不算是高薪和高教育水平從業員的行業。無論是高學歷僱員比例,以至平均工資,金融業和整體非農業行業的差距不斷下跌,最終分別不太顯著。

(三)一九八○至二○○六年,美國金融業重新成為高薪和僱用高教育水平僱員的行業。在二○○六年,金融業僱員的教育水平和平均工資水平,相對於非農業行業而言,都回到了一九三三年的高水平。

上述結果反映美國金融業發展的兩個重要現象:首先,金融業的薪酬不一定比其他行業高,金融業亦不一定僱用較多高學歷人才;其次,雖然金融市場波動,金融業的平均薪酬和高學歷人才比例的變化仍有一定軌迹和長期趨勢。

在二○○六年,金融業的平均工資比整體非農業行業工資偏高達50%。若只比較行業中的高階行政人員薪酬,根據兩位學者估算,在一九九五至二○○五年間,金融業高階行政人員的平均薪酬比整體非農業行業的相近職級平均薪酬高出約270%。

解除規管激化競爭

在美國金融業的相對工資上升期中,金融業可吸引較高學歷僱員。兩位學者發現,金融業從業員工作中的較複雜工序比重,相對整體非農業行業,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這些較複雜工序包括數學運算、決策和規劃等。

為甚麼美國金融業願意付出相對高工資去僱用高資歷人才?兩位學者認為因素有三:

(一)資訊科技。這項科技因素對不同工種有不同影響。這可解釋美國金融業人力資源質素上升趨勢,卻不能作為解釋相對工資上升趨勢的主因。

(二)企業融資。企業融資活動的頻繁程度可解釋美國金融業相對工資趨勢的主因,卻不能作為解釋人力資源質素趨勢的主因。

(三)金融業解除規管(Deregulation)。不少美國金融業的主要規管條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廢除,其中包括限制投資銀行業務範圍的Glass-Steagall Act。兩位學者認為解除監管有助釋放從業員的創造力,為金融機構設計複雜金融產品,以及激化業界競爭,更須以偏高工資吸納高資歷人才,是解釋金融業相對工資和僱員資歷上升趨勢的主因。

收緊監管市道逆轉

金融海嘯的出現,令全球監管機構驚覺對金融業的規管過於寬鬆,因而收緊監管,兩位學者認為未來幾年的金融業將開始另一方向的改變:(一)金融業的相對工資回落,和其他行業差距將收窄,社會整體收入不均問題有可能減輕。(二)金融業從業員的相對人力資本質素回落,未必能留住人才,也未必能吸引剛剛大學畢業的頂級人才加入。

馮嘉耀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經濟教授、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並曾任中文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商業經濟)及中大商學院企業經濟學碩士課程主任。研究範圍包括國際經濟、中國經濟、香港經濟及航空經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