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港人炒美股 各析其識

美股氣勢逼人,屢創歷史新高!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一直以來,亦為投資者帶來無限契機。雖然中美兩地交易時間顛倒,但願意捱更抵夜來捕捉美股走勢的亦大有人在。其實,買賣美股的策略多不勝數,有人透過買藍籌收息、亦有人偏好投資波動較大的科技股,只要做足功課,不用「捱眼瞓」亦可以獲得可觀回報,以下是三個港人投資美股的故事。

Kenneth:高處不勝寒 美股要沽

所謂有危便有機,○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後,道指翌年跌至6,547點低位,反引發敦沛證券經理吳進德(Kenneth)開始留意美股,但投資謹慎的他直至美國出手量化寬鬆、大印銀紙後才放膽買入。如今美股創新高,他卻揚言後市兇險,跌市在即,於是反手沽道指。

低吸科技股曾賺兩成

一一年九月,他預計在環球經濟好轉,個人電腦銷售將上升,故於22美元價位買入惠普HP(HPQ),一季後升至28美元沽出,後轉換資金至蘋果公司(AAPL),買入價僅430美元。「基本上每次交易均以季度計算,交易次數不會太頻繁。本身睇好科技股,認為其增長迅速,電腦及智能手機應用日高,在持有蘋果公司一季後,回報已經超過兩成。」

近月美股升幅驚人,道指年初至今升達15.3%,他卻認為美股高處不勝寒,上升空間有限,於是反手沽空迷你道指及迷你標普500指數期貨,以圖跌市獲利。他於本月初,即道指升近14,800點進行沽空,並打算於六月底前平倉,預計道指將會跌穿14,000點,跌幅可達5%。「市場擔心美國無法提高債務上限,政府需削減開支,故預計五月下旬美股將現技術性調整。但不建議投資者持有沽空成分的ETF,因其交易費用及買賣差價較高,以期貨進行沽空反見划算。」

待調整後轉揸周期股

美股調整過後,他計劃重新入市買入個股,並以周期性股份為主,如藥業、零售股等。「科技股已過急速增長期,故投資重心將轉為傳統周期股份。如蘋果公司已踏入成熟期,現階段買入勝算只屬一半。」他又提醒投資者多留意宏觀經濟數據,以推測美股走向,而投資個別周期性板塊,則要留意業績公布期。

Jasper:Apple粉絲掟貨「回港」

炒賣美股已有三年時間的散戶Jasper,為蘋果公司頭號粉絲,他於200多美元時開始逐步吸納該股,每次約買入二十股,高峰時更持有總值百萬港元的蘋果公司股票。至其股價升至400多美元時,他開始分段沽出,最高沽出價為600美元,幾年間獲利25%左右。有見近日美股升至高位,他遂沽出手頭上的股票,而買入港股。

績前炒賣藍籌賺幾萬

本身是投資課程導師的Jasper偏好較短線的炒賣,他認為美股大藍籌的升幅比較慢,故只於公布業績前作短炒。幾年間,他曾買賣迪士尼(DIS)、Google(GOOG)、Yahoo(YHOO)及Starbucks(SBUX)等,更曾試過於一晚間獲利幾萬元。去年於Google公布業績前曾買入該股,持有兩、三日後,股價升幅達5%即沽出。

美股增長慢 勝在流通

他認為投資美股較重視基本因素,建議先研究過去三季的業績,若認為盈利增長持續或具爆發性,則可考慮於業績前買入。

他舉例指,蘋果公司於上月業績公布前,股價大約徘徊於390美元附近,但至上周五已收報452美元,升幅達15.9%。如果投資者具膽識買入,基本上回報十分吸引。「與港股比較,投資美股應該具備較多資金,因為當地已為成熟市場,增長會比較慢,但相對流通性亦較高。」

Matthew:靠藍籌收息燙平波幅

黃志偉(Matthew)曾於北美洲就讀經濟金融系,由於學科要求作證券分析,故就學時已開始買賣美股。目前任輝立証券外國股票部投資經理的他,雖然工作上要常接觸美股,但買賣次數則較以往少。他表示,昔日互聯網尚未興起,單靠平面媒體難了解大市走向,加上買賣程序麻煩,美股相對較「難玩」。「個人主力買入藍籌收息,即使股價跌,亦可靠收息彌補,曾買入通用電氣(GE)、Chevron(CVX)及P&G(PG)。」

業務全球化 好過港股

○八年九月金融海嘯爆發時,美股首當其衝下跌,道指及標普500指數翌月下跌14%及16.9%,即使是大藍籌亦難逃厄運。除藍籌股外,Matthew亦有買入於美國上市的黃金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作對沖。「當時金融及地產股跌幅多,故寧可持有新興市場或黃金ETF,來對沖股票的損失。但因覺部分藍籌為好股票,故未有即時沽出,反而於低位吸納,另亦有加注買入黃金ETF。」他認為,美股某程度上好炒過港股,因本地藍籌聚焦本土及亞洲業務,但美股業務全球性,兼且需求穩定,盈利應不會急速倒退。

作風穩陣 科企不沾手

自從互聯網熾熱後,愈來愈多人買入美國科技股,但穩陣型的他則認為科技股股價波動大,故未有沾手該板塊。他以港人熟悉的科技股Facebook(FB)為例,去年上市招股價達38美元,但九月時跌至17.73美元的低位,幾個月間下跌超過五成,波動之大非多數人可以承受。

美國市場是全球投資者博弈的地方,他認為,每日美股開市後,亦有很多人「做嘢」,由於難了解大戶動向,只可靠捕捉消息來順勢炒賣。另建議投資者不宜以孖展炒賣,日常可考慮以投資工具如Metastock來分析美股及更新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