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管好電子交易

證監會早前發表了有關監管電子交易的諮詢總結,落實加強監管電子交易,規定中介人應就監察指示和交易,設立風險管理及監督管制措施,包括自動化交易前的監控措施和定期的交易後監察,並在明年一月開始生效。

證監會落實加強電子化交易的監管措施,其實大有必要。這舉措未必是針對去年一宗落錯盤事件而引發,那宗事件幸好是發生在一家資本實力較雄厚的券商身上,若換轉是一家小型券商,市場內牽涉有關交易的其他券商,或會因為肇事券商無能力應付交收而受到連累,所謂「牽一髮動全身」,最終或影響市場穩定,因此需要未雨綢繆,證監會的動機值得肯定。

快閃交易觸發崩盤

電子化交易加速市場的交易效率,但同時為市場的安全性帶來不少隱憂,也為監管單位帶來不少困擾。「落錯盤」只是電子化交易下衍生的眾多問題之一,還有不少情況是必須關注。

二○一○年五月六日,美股於半小時內失去一萬億美元市值,而且個別股份出現不尋常表現,如顧問公司Accenture便急跌99%,由40美元挫至0.01美元,而拍賣行蘇富比更急升3,000倍,由34美元升至 99,999.99美元,事件成因便是電子化交易所造成。以上述的例子衡量,反映電子化交易倘若出了亂子,其嚴重性足以危害市場的穩定,甚至影響安全。

美股出現上述情況,當然不純粹是「落錯盤」那樣簡單,而是由於充斥歐美股市的先進電子化交易技巧,即所謂的「快閃交易」(Flash Trade)或「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e)所造成。這類交易近年佔去美股75%的交易,英國股市的77%及歐股的35%,因此各方都大表關注,擔心總有一天或會給市場帶來不可逆轉的大災難。

電子平台大戶殺戮

電子化交易的原意是協助市場加速投資交易活動,據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九八年,同意開放投資者直接透過電腦進入市場系統進行交易,其原意是開放市場給任何有桌上電腦的人,方便他們進行投資。但是,電腦科技突飛猛進,間接令市場由原來的投資場所,變成電腦科技與程式的大競賽,說得不好聽,更是把股市由投資市場變成基金大戶進行弱肉強食,相互殺戮的戰場。

是禍是福還看監管

事實證明,電子化交易助長市場的交投活動,沒有電子化交易的幫助,每天交投絕對難做到動輒以千億元計的龐大數額,若電子交易科技運用得宜,對整體經濟,絕對帶來正面影響。反之,有關技巧倘若運用不當,甚至被濫用,往往會變成禍端。因此,電子化交易對於市場是「福」是「禍」,得看有關方面的監管是否適宜了。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