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近幾年鼓吹嚴厲財政緊縮措施,背後的學術理論支柱,原來是完全站不住腳。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賴因哈特教授(Reinhart)和哈佛大學的羅戈夫教授(Rogoff)犯了兩個基本錯誤。但文章二○一○年發表在最有影響力的《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作者旋又把結果的加料版寫成書並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作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者,他們於緊縮財政的言論,很快便給諸如英國首相卡梅倫和德國財長朔伊布勒等人所引用,藉以支持他們誇張的緊縮政策,結果造成歐洲連年經濟收縮。
美國並沒有進行類似的政策,儘管增長緩慢,卻能持續復甦;失業率由10%以上降至現時的7.5%;聯邦政府財政赤字亦由本地生產總值的10%以上降至今年的6%以下。事實擺在眼前,處理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欲速則不達。如今歐洲經濟前路茫茫,復甦的預期一再延後,而年輕一代的失業率在希臘和西班牙等國家高逾50%,大好前景被殘酷地斷送。
賴因哈特和羅戈夫犯了怎樣的錯誤?其一是在試算表的操作上,犯了一個無心之失,結果把研究對象十九個國家中的五個剔除,另外一個國家的數據竟又弄錯了。
其二,是把統計上的相關性粗疏地當作是因果關係。他們的錯誤是由一位在麻省大學安密斯特分校的研究生發現,論文與兩位導師共同撰寫。
賴因哈特和羅戈夫承認在試算表的操作上是犯了錯誤,但仍堅持他們的信念。雖然沒有任何證據指國債佔GDP比例一旦逾越90%,經濟增長就會難以為繼,但他們仍指經濟增長的確是會減慢,只是步伐沒有原先估計得那麼快,支持賴因哈特和羅戈夫想法的人也繼續力陳削赤的必要性。Pento組合策略總裁Michael Pento就指,過高的債務會引致高稅率、高通脹或高利率,因此難免會減慢增長。
高稅率、高通脹或高利率當然不利經濟增長,但過速的削赤肯定更不利增長,這正是歐美不同政策產生不同後果給予我們的啟示。
罔顧後果的削赤即時會增加失業、降低消費、甚至即時降低私人投資。由於經濟下滑,稅收急降,赤字甚至不降反升。觀乎美國現況,良性循環已啟動,樓市已回升;政府收入屢破預期;投資信心回穩,控制財赤已不成問題。
相反,歐洲多國的PMI仍在下降軌且多處於50以下;連歐元區以外的英國,上季仍恐出現第三度衰退,幸而結果稍勝預期。
賴因哈特和羅戈夫都是國際級經濟學者,其言論舉足輕重,故更應慎言。他們的政策觀點竟然缺乏科學的、客觀的論證,早於兩年前已有評論指他們是世上最危險的經濟學者。誠然,宏觀經濟政策茲事體大,真的要小心論證。作為學者更要虛心。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