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旗艦舉行年度股東大會,外界自然想聽大師的見解,希望能在目前的超低利率時代找方法賺多些錢。可是對於持有債券收息的人,必定十分失望,因為巴菲特只說非常同情那些被超低債息束縛的人,此外便無良策。其實股神只說出事實的一半,債券投資者的回報不但低得不合理,還要面對雙重風險,環球加息固然大鑊,經濟無起色一樣大鑊。
近幾年經常有專家打賭債市見頂,結果反而被市場力量打敗,好像債王格羅斯今年初曾警告要遠離美國國債尤其是長債,到上月已改口風,認為牛市有排玩,在聯儲局無限量寬下,最好繼續參與這個由央行一手導演的泡沫遊戲。其實,只要看看蘋果公司早前發行的一百七十億美元債券,三十年期債息只得三點九厘,仍然高額超購,嚴重供不應求,便明白債牛很頑強。
無論是一個國家或一家企業,發債時定出的利率,理論上是個風險指標,除了計算付給投資者的利息之外,亦反映違約機會率高低。不過,由於平常作為指標的主要國債利率已非常低,而且持續了幾年,企業在發債時只要稍為提供多些少利息,便會獲投資者搶購,債券利息已失去作為違約風險指標的功用,這影響相當深遠,等於大大扭曲低估了違約風險。
環球債市墟冚超乎想像,今年首季發行的環球企業債達六千億美元,首四個月亞洲區發行的投機級或垃圾級債券亦達一百八十億美元。發債量屢破紀錄,求過於供則令債息超低,投資級企業債平均三厘,垃圾級亦只約五厘,全無違約風險一樣。更匪夷所思的是,主權國債風險同樣嚴重失真,非洲盧旺達發十年期國債,利息只需七厘,中美洲哥斯達黎加的三十年國債,利息不過五點六厘,比歐豬還低。
債市早已變得不理性,投資者只求買債,不問錢用來做甚麼。美國很多企業像蘋果公司一樣,發債是用來派息及回購股份,並非投資;很多垃圾級企業及小國,更是只為搭一轉低息順風車。結果投資者將面對雙重風險,第一自然是利息回升導致債價下跌,但這應不會在短期內發生;反而第二個風險更可怕,就是經濟無起色,企業無錢還甚至倒閉,而小國則財政告急,違約機會率更高。
雖然明知危險,但投資者尤其是長線退休基金,根本無選擇。目前除了美國聯儲局每月買八百五十億美元債券之外,日本每月也買七十萬億日圓的債券,規模更大。不過,有一條大水喉還未發功,就是歐央行,早前表示不排除向儲備戶口實施負利率,目的是把資金趕入市場,目前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約三千億歐元,一旦出籠非同小可。可見環球債市有排牛,可惜這隻債牛正把債主推向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