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例震懾到位 樓市一時打窒

一手住宅銷售新例今日正式實施,發展商和物業代理均嚴陣以待,由於銷售新例極為繁複,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未來一個月新盤將進入「真空期」。政府取締不正當銷售手法的出發點無疑正確,但短時間內改弦易轍,將令業界難以適應,或因矯枉過正,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過往賣樓規矩寬鬆,一直為人所詬病,買家亦缺乏保障,發展商僅靠「發水」已可獲豐厚利潤。然而,新例一步「進化」到嚴苛,由出價單、樓書、銷售安排、睇樓安排、買家冷靜期等均要跟足指引,發展商擔心會罹受刑責之災,遂成驚弓之鳥。

現下買樓交易動輒數百萬,要求貨真價實無可厚非,無疑過往銷售程序漏洞處處,買家在「你情我願」下慣性被剝削,猶如買蟹通常連水草一起秤,做法變了約定俗成。在新例之下,只有實用面積呎價而不再用建築面積呎價,誰還會理那紮水草?

不過,舊例沿用多年,發展商、物業代理及買家均需時間適應新例,尤其推銷手法由浮誇回歸平實,相信要有一段時間摸着石頭過河。過往將新盤改個又豪又尊貴的名稱,利用天馬行空的合成影像,再聘三兩個俊男美女拍廣告,誘惑手法卻頗見成效,如今統統成了「誤導」的代名詞。

政府保障買家應該早就為之,並應逐步推行,現在一下子下重手,恐怕將新盤打得太傷。樓市最怕大上大落,平穩發展才是造福於民,若樓市成交一旦冰封,影響將波及頗廣,到時政府反落得過猶不及的罪名,就如土地供應時而過緊、時而過鬆,誰是始作俑者?在打壓樓市的辣招逐漸湧現後,近期樓價指數連跌五周,二手成交亦見大幅萎縮,樓市暴熱暴冷,銷售新例或成落井下石的幫兇。

政府近年逐步加大規範新盤的銷售模式,採取的都是循序漸進,例如限制發水面積亦無礙樓市升勢。新例祭出刑責殺手,令發展商不敢輕舉妄動,若設緩衝期,將可減少不慎誤墮法網,執法亦宜彈性處理。

加強透明度是大勢所趨,食物標籤亦要列明所有成分,作為大部分人一生最重要的置業決定豈能馬虎?不過,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條例最忌死板一塊,定價至議價均欠彈性,勢影響樓市的活躍程度,與政府計劃增加住宅供應的原意相悖。

下月新盤開售無可避免將受打擊,本港發展商一向以靈活變通見稱,相信需時數月可適應過來,新例亦有可檢討的地方,例如較具爭議的是,規定樓書須明確顯示地盤附近二百五十米內的物業用途。對不可行的規條希望經過修訂調整,新例能令買賣雙方有清晰指引可循,讓樓市朝向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