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市場是屬於社會公眾的市場,大眾透過投資股市,妥善運用資源,達到投資增值。曾幾何時,佔散戶大多數的普羅大眾,由於包括市場對散戶不利與不公平制度的各種緣故,被迫遠離股市。股市變成少數大戶或基金的樂園,他們在股市興風作浪,透過各種財技舞高弄低,散戶入市只有任人魚肉,難有賺錢機會。
由於散戶的利益得不到妥善保障,大部分被迫離開市場。有關的監管單位都沒有做好分內工作,保證市場「公平,公正,公開」。
過去二十年,所謂「國際化」與「全球化」的口號響遍各主要市場,股市監管與營運者皆以此作目標,希望加強市場競爭力,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因此對於挾着龐大資金,到處興風作浪以財技牟取暴利的國際金融巨鱷,無不爭相倒履相迎,百般遷就,讓市場成為基金大戶的專利,散戶投資者的利益卻被忽略。
透過市場「國際化」引入國際投資資金,其實對於地方的長遠經濟發展十分有利,最終也會惠及大眾,因此這個取向沒有理由不受到認同與支持。然而,要市場國際化,市民大眾參與股市投資的權利和利益是否應該被忽略、甚至被剝奪,便值得商榷。市場長期由唯利是圖,只屬過客的外資資金主導,長遠而言對於市場穩定存在一定風險。
本港在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中,也嘗過這種苦果,因此市場必須要有本土投資者積極入市參與,才能取得平衡。有關規管當局必須明白這個道理,對散戶投資者流失的情況多加關注,時刻作出檢討,令以散戶為主的大眾都能獲得公平參與的機會,減少市場風險,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步歐美地區後塵,亞洲地區散戶投資者被迫遠離市場的情況持續惡化,確實備受關注。一直是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對手的新加坡,其交易所自去年起聯合了當地的證券投資者協會,舉辦一連串投資講座,希望扭轉惡化現象,藉此協助更多新加坡人,透過股市更有效處理財務投資,為退休的財務需要做好準備。
新加坡交易所有這警覺,是由於當地的散戶投資者的市佔比率到去年止已下跌至僅餘8%,在當地中央股票存管處開立的一百二十萬個戶口之中, 去年僅餘下一萬二千個戶口還經常有進行買賣,其他的鮮有活動,情況惡劣。
新加坡的股市,同樣是基金大戶的天下,散戶投資者都得靠邊站。對於新加坡急於要圓其成區內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美夢,或會沾沾自喜,但情況跟本港一樣,市場主要活動都由國際基金大戶主導,小投資者在股市投資俯仰由人,輸多贏少,自然失去興趣。因此,散戶活動流失得比本港還快。
以過去一年本港散戶投資者流失比率高達5%的速度,佔市場比例已低至17%看來,情況比新加坡好不了多少,有關方面須正視及設法改善,除多做點投資教育外,亦必須設法恢復散戶投資者參與市場的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